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郭沫若温州观瓯剧《高机》并题诗

(2023-02-04 16:58:33)
标签:

365

文化

郭沫若温州观瓯剧《高机》并题诗

郭沫若温州观瓯剧《高机》并题诗

 

徐宏图

 

 

 

1964515日,郭沫若在游览了北雁灵峰、灵岩、大小龙湫及观音洞等名胜之后,驱车抵达温州,下榻于温州市小南门柴桥巷交际处招待所。当日游江心屿。次日晚,在温州地委书记张一樵及其他党政军领导陪同下赴地委小礼堂观看了瓯剧《高机与吴三春》。这是瓯剧的代表性剧目,早在19548月参加华东地区戏曲观摩会演已获表演三等奖;1957年参加浙江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又获剧本二等奖及演员一等奖。剧情如下:

 

明嘉靖年间,旧平阳县青年织绸工人高机,因手艺精湛被龙泉富商吴文达重金聘用。文达独生女三春慕其人品与手艺,遂生爱意。在丫环玲聪的巧作安排下绣楼定情,誓为夫妇。因碍于门阀悬殊,文达反对,三春乃学文君,决意随高机私奔。乘夜到达温州江心屿,不料文达率家丁随即追来,将高机擒获并押送衙门,被永嘉县令判刑三年。期满出狱,高机乔装卖绡客至龙泉探听,只见吴家灯笼高挂,得知三春明日出嫁。玲聪识破玄机,三春乃暗中设计,藏银圆于麦饼内赠高机,又暗藏哑谜于菜肴中。高机未晓其意,只当三春变心,拂袖而去。至桃花岭,掏出麦饼发现金银,联想哑谜,方知误解三春,捶胸顿足,立刻疯颠。次日,三春坐花轿过桃花岭,见高机此状,如万箭穿心,以剪刀自裁于轿中。高机见状,亦投江殉情。

 

这是一则在浙南地区长期而广泛流传的民间传说,被喻为浙南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早在被搬上戏曲舞台之前,民间曲艺如道情、鼓词等已传唱不衰。郭老全神贯注的观看,深深地被幽怨凄恻的剧情与低回婉转的唱腔所打动。据当年与郭老同时观看此剧、时任温州市文化局副局长的叶大兵同志回忆:当演至吴文达率家丁追捕高机途中出现江心屿场景时,他脸上露出会心的笑容;当演员唱到屿上的风光“千年古树樟抱榕,樟抱榕下相思红”时,他详细询问“相思红”这种花的形状与特点,并认为用“相思红”贯穿剧情很妙。看完全剧,他连声说:“演得好!演得好!”称赞这个戏来自民间,故事好,情节动人,语言鲜活,有生活气息。他欣然上台与演员一一握手,祝贺演出成功。

当晚,郭老诗兴大发,从昨日游江心屿,到今晚观赏《高》剧,浮想联翩,夜不成眠,即在枕上吟起五言长诗,并用红铅笔记在本子上。次日凌晨,欣然命笔,正式写成长卷《一九六四年五月十五日到温州来观,当日午后游江心屿,次日晚,观瓯剧高机与吴三春,剧情中亦有江心屿场面,情节颇动人,枕上成此长句》如下:

 

江心本二屿,人力合一之。

问谁为此者,蜀僧清了师。

清了宋时人,西来自峨眉。

此功不可没,当祀信国祠。

千年樟树倒,榕树生其枝。

榕樟今合抱,二树成连理。

东塔高九层,中空生华盖。

榕亦生其巅,仿佛如冠戴。

西塔高七层,上有鹭鸶巢。

鹭鸶峙其巅,仿佛人所雕。

二塔不同时,东唐西北宋。

并立如双桅,孤屿浑如动。

浩浩瓯江水,在昔本澄鲜。

水土使之分,新松待十年。

二纵合为一,一必分为二。

高机与三春,斗争同胜利。

打破旧牢笼,创造新天地。

瓯绸本无花,添花在锦上。

上织并蒂莲,下织双鸳鸯。

利剪剪裁之,制就新衣裳。

衣被天下人,百花颂齐放。

 

诗中“二纵合为一,一必分为二”两句,原为“一可分为二,二可合为一”,诗成后年余,郭老索回改成此句。“上织并蒂莲,下织双鸳鸯”两句,是指通过织平绸改为织彩绸这一细节,比喻对美满婚姻的追求,为戏中重要情节之一。

读诗怀人,半个世纪过去了,郭老这首热情洋溢的长诗,一直鼓舞并激励着温州戏剧界的同仁们,为振兴温州的戏曲事业作出不懈的努力,并取得辉煌的成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