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州司马青衫泪”——南戏《琵琶亭》钩沉

(2022-09-20 09:01:58)
标签:

365

南戏研究



 “江州司马青衫泪”——南戏《琵琶亭》钩沉

上昆《琵琶行》剧照


 


“江州司马青衫泪”

  ——南戏《琵琶亭》钩沉

徐宏图

 

 

“江州司马青衫泪”,这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名句。唐宪宗元和十年(810),白居易从左拾遗,谪迁为江州(今九江)司马。次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原来是一位长安名妓,曾学琵琶于穆、曹二名家,年长色衰,委身为商人妇。遂命酒,令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白居易听罢,联想自身被贬,感慨不已,乃赋长律《琵琶行》凡88句,歌以赠之,并于送客处建“琵琶亭”以留念。南戏弟子即以《琵琶亭》为剧名,编成戏文搬演。从曲牌组合看,当是南戏温州时期之作。其情节,据马致远《江州司马青衫泪》杂剧,大致如下:

 

吏部侍郎白居易,与京都名妓裴兴奴相爱,有终身之约。白被贬江州司马,兴奴不再接客,鸨母要她嫁浮梁茶商刘一郎,坚决不从。乃伪言白已死,强迫兴奴从刘去。船至江州,才知白尚在,但无从见面。适白之挚友元稹察访江南,偕白泛舟江上,闻琵琶声,一如兴奴指拨,访之,果是兴奴,遂载她同归。后元稹回京,保举居易,得复侍郎原职,兴奴也终得嫁居易,全剧以团圆作结。

 

全本佚,尚存两支佚曲,收入明纽少雅《九宫正始》及近人钱南扬《宋元戏文辑佚》。曲云:

【梁州序】望那人一日三秋,赏龙山风光如旧。向纱窗独自,懒拈挑绣,何日归来再携手?欢谐尽来,拚月下花前双双自宴游。

【江儿水】渐觉玉容憔悴,菱花懒对妆。数归期,空自画满苔墙,尚不回故乡。料冤家那里,倚玉偎香,夜暖芙蓉帐。怎知我这厢,独守兰房?有时懒拈挑绣,闷来心上,无言对著针钱箱。从他去也,万种思量。幸见孩儿,间别无恙。

上述两曲,均为裴兴奴思念白居易之辞。本剧自诞生以来,世代传承,不绝如缕。其改本有元明杂剧、明清传奇、当代京昆等,择其要者简介如下:

 

一、元杂剧《青衫泪》

 

《青衫泪》,全名作《江州司马青衫泪》,元马致远作,现存有《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本。“题目正名”为“一曲拨成莺燕约,四弦续上鸳鸯会。浔阳商妇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泪。”天一阁本《录鬼簿》和《元曲选》本,都只有后两句。 全剧四折,加一“楔子”。第一折演吏部侍郎白居易和诗友贾岛、孟浩然三人,化作白衣秀士同到角妓裴兴奴家饮酒,白、裴萌生了爱情,从此,他们朝来暮去,难舍难分。“楔子”演白居易贬官到江州,裴兴奴为他饯行,两人发誓互不相负,盼望早日团聚。第二折演茶商刘一郎看中裴兴奴,兴奴不从,刘便与鸨母定计,使人假扮白居易的差使,送信通知兴奴说白居易已“偶感病症”而亡。裴信以为真,痛哭后随刘而去。第三折演廉访史元稹奉旨采访江南,途经江州,为契友白居易所邀出游,于游船上饮酒,听见隔船琵琶声甚佳,请来会面,原来是裴兴奴,兴奴惊喜不已,即趁刘一郎酒醉未醒,与白逃走。第四折演元稹回京奏过皇上,说白居易无罪远谪,唐宪宗允之,召白居易回朝,又召见裴兴奴,听了她的禀告之后,断她重归白,而把刘一郎与鸨母治罪。

 

 

二、明传奇《青衫记》

 

《青衫记》,明顾大典作,吕天成《曲品》等著录。今存明万历金陵凤毛馆本、明末汲古阁本、《六十种曲》本。凡230出。出目如下:

 

    家门始末  元白揣摩  裴兴私叹  蛮素饯别  元白上路  元白对策 

郊游访兴  蛮素闻捷  河朔兵乱  梦得刺江  承璀授阃  河朔交兵

赎衫避兵  抗疏忤旨  兴遇蛮素  访兴不遇  茶客访兴  乐天赴任

        裴兴还衫  遣迎蛮素  蛮素邀兴  茶客娶兴  蛮素至江  娶兴人至

        乐天赏花  刘白谒元  兴拒茶客  坐湿青衫  裴兴归衙  乐天蒙召

 

 从首出“家门始末”的下场诗“金石交梦得微之,莺花侣小蛮樊素。白乐天词赋无双,裴兴即琵琶独步”,可知本剧虽敷衍白居易《琵琶行》的诗意,且借用马致远《青衫泪》中裴兴奴与白居易的爱情故事,而对马作杂剧中茶商刘一郎的批判削弱不小,且又增添了白妾樊素、小蛮等人物与相关情节,因而遭到多家批评。

   清杂剧《四弦秋》

 

《四弦秋》,清蒋士铨作。凡四折,作者自序说:清乾隆三十七年秋,与友人宴会,谈及白居易《琵琶行》诗与顾大典《青衫记》传奇,认为顾作有污蔑白居易“狎妓”之嫌,斥其“命意敷词,庸劣可鄙”,乃照《琵琶行》本意,重新构思,五日而成。剧情如下:

 

    京师角妓花退红,嫁与江州茶客吴名世为妻。吴往浮梁贩茶,花独守孤船,与琵琶作伴。一日,听茶商乌子虚讲王承宗等谋反消息,得知其弟已入伍、姨娘亡故,教她琵琶的曹、穆二师父也先后归山,不胜悲怆。常借琵琶以遣愁怀。其时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携家眷赴任。次年秋,送客浔阳江畔,听见花退红弹奏琵琶的声音有着特殊的韵昧,唤来问话,得知其身世遭遇之后,联想自己的谪贬之苦,因念及与花退红同样流落天涯,不禁哭泣了起来,泪湿青衫。

 

本剧现存《红雪楼九种曲》刊本,收入《清代杂剧选》。

此外,清代尚有赵式曾作的杂剧《琵琶行》,现存乾隆间“琴鹤轩”刊本。凡四折。正目作“白司马寻现在欢,茶商妇梦少年事。设祖饯表故人心,弹琵琶伤迁客事”。作者自序说:“余寓浔阳,谱《琵琶行》四折,曲皆北调,诗俱集白。”可见本剧亦敷演白氏《琵琶行》故事,而摈除马致远《青衫泪》、顾大典《青衫记》所虚构之白与琵琶伎情事。

 

 

四、京昆《琵琶行》

 

     京剧《琵琶行》,又名《琵琶泪》,蔡天因改编。现存有两种版本:一为孙怡云演出本,演白居易与歌妓裴兴奴相爱,不时幽会,被御史弹劾,又因上书忤唐宪宗,被贬为江州司马。裴兴奴不肯接客,被鸨母强逼嫁与茶商吴一郎为妾,从此闷闷不乐,只有借琵琶倾诉。一日傍晚,船过浔阳江头,正在对月弹琴以遣闷之时,恰与白居易的游船相遇,闻声召见,彼此相认,伤感不已。白命兴奴弹奏,白作长诗《琵琶行》赠之。京剧名家孙怡云饰演裴兴奴,驰名一时。二为新艳秋演出本,剧情与孙怡云本基本相同,唯女主角裴兴奴改名为碧玉。京剧名家新艳秋工此剧,由高维廉、包丹廷、朱斌仙配演。此外尚有吴幻荪编剧、言慧珠主演的《花溅泪》,又称《浔阳梦》。

昆剧《琵琶行》,王仁杰改编。现存梁谷音演出本。凡四场加“余音”。第一场《泼酒》,演琵琶女倩娘,艺震京都,色倾四座,一阕《凉州词》,博得“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聊借微醺,泼酒调笑。第二场《商别》,演琵琶女年过三十,虽红颜依旧,却因家庭变故,被迫嫁作茶商妾,不久,又遭遗弃,从此过着寂寞、冷落的孤凄生活。第三场《相逢》,演琵琶女与大诗人白居易在浔阳江上相遇,两人虽身处不同的阶层,但由于人生沉浮相似,一为沦作商人妇,一为贬作州司马,同病相怜,听她弹一曲,使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泪”,特作《琵琶行》以赠。第四场《失明》,演琵琶女浔阳江与白居易离别三年,足不出户,呕心沥血,把白赠她的长歌《琵琶行》谱成乐曲,谱成双目失明,不仅无悔,反觉欣慰,期待有朝一日弹给白居易听。“余音”演二十五年后,琵琶女与白居易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再度相遇于浔阳江头,他们相对而坐,同吟一曲。曲终人散,彼此远远离去,天各一方。本剧由“上昆”梁谷音饰琵琶女,“浙昆”程伟兵饰白居易,珠联璧合。







 

 

 

“江州司马青衫泪”——南戏《琵琶亭》钩沉

“江州司马青衫泪”——南戏《琵琶亭》钩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