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知识/探索艺术欣赏诗话诗趣 |
分类: 我的诗论 |
今人大多喜好故事,而不喜好诗,大抵是故事的趣味使然。诗也有趣味,只不过时人不用心体味,是无法感受的。
比如崔颢的《长干行》: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白描细绘,妙龄少女与翩翩少年的问答图跃然纸上。这种恰如其分的简朴而隽永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本领。就是诗的趣味。
《休斋诗话》云:“人之为诗,要有野意。”唐代韦应物的《滁洲西涧》,可谓是诗中野趣之佳作。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山涧幽静,草木争荣,郁郁葱葱;水流于草间,鸟鸣于树上。春潮带雨,野舟自横,好一个幽美的所在。此番情趣,即在一个“野”味上。
另则幽默诙谐;俚语白话。也不失趣味。唐代杨万里的《晚寒题水仙花并湖山》,便大胆地运用口语入诗;通俗而不野;平浅而不滑。
炼句炉桓岂可无,句成未必尽缘渠。
老夫不是寻诗句,诗句自来寻老夫。
此诗把日常话中和眼前景物的感想,情景交融穿插;用人人皆知却不能所道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来。这种诗趣,可以“风趣”概之。
另有偈诗词者,情真味厚,意境深远。是谓“禅趣”。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非佛理教义,也可修身养性。读之如甘露滋心,赏之似醍醐灌顶,思之则无穷意也。诗面见性,因偈存真,以禅明心。
诗之趣,得此三味,可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