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粒子系统的自组织性与泡沫

标签:
转载 |
理工科思维,清晰!
原文地址:粒子系统的自组织性与泡沫作者:鲁默
一些思考的碎片
自组织行为的极端情况——泡沫
粒子系统(Particle
System)似乎是一个比较稀罕的概念,至少我2000年读研的时候没有听说过这个东西。最近搜索这方面的书籍,国内几乎很难搜到,唯一找到的一本是陈木法1985年编写的《跳过程与粒子系统》(电子书)
粒子系统的数学模型
个体行为的数学模型
根据系统的规则,可以把个体的状态分为几种。
在一个只能做多的市场中(如以前的A股),个体的持仓状态可以分为0跟1两个,分别表示持仓与不持仓;个体的行为可以分为“买入”/“卖出”/“等待”三个动作。
这种行为可以用上半个正弦波来表示,0与1表示状态,中间的跃迁表示行为。
在一个双向操作的市场中,个体的持仓状态可以分为0/+1/-1三种状态,分别表示不持仓/持多/持空;个体的行为可以分为“买入”/“卖出”/“等待”/“买入平仓”/“卖出平仓”五个动作。
用正弦波来表示就是一个全幅的波形了。
将个体i的行为用ξ来表示,整个系统的行为E表示为所有个体行为的总和
E=Σ(ξi)
从这儿我们很容易得出推论,
- 单个个体的正弦波行为将导致整个系统出现类似正弦波的振荡, 这可能是哈工的多频率拟合算法有效性的依据
- 对于单向做多的系统, 由于个体行为对系统的贡献是向上的, 整体系统的均值将为正, 即系统表现出单向上涨的特性,
但低成本的大股东抛售将导致系统均值下移(这符合90年代A股特性, 除非国有股减持)
- 对于双向操作的系统, 系统的整体均值表现为0. 但如果计算大小非的话, 系统的均值将为负, 即系统出现下跌的概率更大.(目前的A股)
如果个体间的行为是无序的,那么整体系统的状态也将是无序振荡。
但是自组织行为的出现将改变这种无序状态。
粒子系统结构模型
(待续)
粒子系统的自组织性
从微观角度来看,粒子系统的自组织性是自发的和无处不在的。个体之间的互相联系和模仿学习过程构成了自组织的存在的基础。
两种规则将加速自组织行为在整个系统中的蔓延,这两种规则分别是:正反馈和达尔文主义。
- 正反馈对个体的影响
- 达尔文主义对系统演化的影响
- 羊群效应
- 周期性因素对自组织行为的影响
粒子系统的自组织函数H(t)
- H(t)与价格P的关系(待续)
- H(t)的估算
自组织行为的极端情况——泡沫
- 系统中泡沫的产生
- 泡沫的崩溃
待续
前一篇:美日利差的解读及用途
后一篇:[转载]美日利差和机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