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码子,或者摸码子
(2013-12-30 16:04:25)
标签:
文化 |
分类: 随便,背过身去 |
看英剧《神探夏洛克》,画面出现了两个神秘符号,非常像老家陕南的肉码号,看到中间,字幕说那是“苏州码子”,突然想起了汪曾祺。
汪先生在《草巷口》里写:他用一杆很大的秤约了分量,用一张草纸记上“苏州码子”……现在大家都用阿拉伯数字,认识苏州码子的已经不多了。莫非苏州码子跟我老家的肉码子是一种码子?
这让我好奇,于是查一下资料。这一查,逗得我嘿嘿笑了,如同把猫唤成咪咪,这苏州码子,在我们当地叫土码号,或者叫肉码号。
平日里老屠夫不起眼,一到腊月就紧俏了,杀年猪嘛。他的老竹篮子装了三把刀,其中一把小刀套在竹管里里,不让人碰,看一下也不行,他瞪着油光光的眼睛说,打码号儿的!
主家称了肉重,喊一声几斤几两,老屠匠用那把小刀子在肉皮上划几下。又秤一块,再喊一声几斤几两,他再小刀子划几下……
改日上街买肉,不用拿秤,买主看了肉码号儿,嘴里咕嘟一阵乘法口诀,付钱提肉,都不忘说句,过年好。这让我好奇,稀松平常的萝卜都要用秤称,为啥肉却不用?父亲说,上头有码子。我说,就那横一下竖一下的就是斤两?父亲就在纸上写了出来:
〡 〢 〣 〤 〥 〦 〧 〨 〩 十 廿 卅
分别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二十,三十。其中一二三,可以横着写,比如三斤三两,竖着号就看不清,得一个竖一个横着号:〣三。
土码号看着有趣,可洋码号(我们管阿拉伯数字叫洋码号)不是更简单嘛?父亲说,可能那时还没有洋码号吧?再说了在肉上打码还是土码好,看着整齐,不用拐弯弯,让肉破相。
其实,土码不全是用在肉上,有时用来记账,祖父有个老本子上就有:买烟叶〡〨,红小豆〤〢,他在两个码子下边儿画个圆圈,表示一元八角,四元二角。
现在,如汪先生所说,这种土码子难得一见了,但另外一种土码却一直还在用着,并且手拉手地捏!有个谜语说伸进袖子捏码子,让猜一工具。不知捏码子的具体行为,想破脑袋也猜不出,知道的一下就猜出来了,扳手!
捏码子,像是演哑剧,人不分男女,其中一个人将缩进袖子,一人将手伸进出去,还嫌不保险另一手还掩在袖口。旁人不知他们手里如何捏来捏去,摇头,或点头,有时还跳脚,面色如割肉,或释然。捏好了,还要背过人付钱。别人问多钱,卖家不说,买家也不说。
据说旧时的集市,有专业的码子客,一个要卖,一个要买,他来做中,事儿办妥了他来提成,用现在的话说,干的经纪人的事儿。我半大小子时跟父亲去买猪仔见过一个人捏码子的买了一头猪仔,挪个地方再卖,就地做生意,不过,他不欢迎,二道贩子啥玩意儿!这身份一败露,贩不成了,没人接他的茬。
捏码子有时是护着商业秘密,比如买卖牲口,数目有些大,这样不显水不露水,安全。有时纯粹是习惯,我在街上见过一个老汉卖鸡蛋,他和人捏码子。大行市价捏个什么码子?他笑说,过手瘾嘛!
比较可乐的是,有个人看见邻居的媳妇在街上跟人捏手,回来跟邻居说,不得了啦,一个男的捉了你媳妇的手塞到袖子里,捏捏掐掐了半天,你媳妇不怪不说,脸上还笑咪咪的!邻居头也不抬地说,惊怪个啥?那是捏码子!
码子是怎么捏的?我当然好奇,问父亲,父亲说了半天也没让我明白,让我去找宋家表爷。宋家表爷年轻时走州过县,见多识广,见我说起捏码子,兴致起来了,捏给我看。藏在袖子里的手在讨价还价,谈价线自然要用数字:
“一”伸拇指,“二”伸食指和中指,“三”是伸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四”伸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五”五个指全伸,“六”是伸拇指和小指,“七”是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在一起,“八”伸拇指和食指,“九”是食指勾着,“十”握成拳头。还有几句口诀:六角,七撮,八撇,九弯,十戳。
那天宋家老表爷还说到了数字的暗语,找了一根树枝,在地上写:丁不勾、示不小、王不立、罪不非、吾不口、交不叉、皂不白、分不刀、馗不首、针不金,他一字一字写在地上,说你看古人多聪明,硬是不说数字,可从一到十,这些数又全都说了。
说完这些,宋家表爷准备考考我,在地又写下:旦底、挖工、眠川、横目、缺丑、断大、皂底、分头、丸空、田心。问我是啥意思,我说也是从一到十嘛。
我一路小跑回家,趁着热乎劲儿记在本子上,像宝贝一样地藏了起来,没过一会儿,我朝父亲卖弄其中的玄机,当然父亲不知道这中间的秘密,能让父亲为难,这在少时是件快乐的事情。
有一回,父亲说起宋家表爷,说宋家表婆是他当年捏码子捏来的。我跑回去问宋家老爷,宋家老爷呵呵笑了说,胡说咧!宋家表婆也笑说,胡说咧!
一晃,宋家二老都白发苍苍,有一回我问二老当年捏码子的事情,不想这回宋家表婆笑呵呵地说,死老汉当年捏码子捏得好好的,他像是会变戏法,硬是把一个镯子套我的手腕上!宋家老爷说,哼,捏得好好的,她在我手掌心死挠!
那刻,他们像两个老小孩,这也许远去的苏州码子最美的余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