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玩具

(2012-07-12 17:01:34)
标签:

情感

分类: 童年,中年老年

文/南在南方

说起来是上世纪的事了,80年代有什么玩具?这个问题有点沧桑,那时似乎没有玩具,却又有很多玩具。那是因为,什么可以玩,什么都是玩具。除了买的,大多是手工做的,甚至本来就有的,比如一棵树,一把铁铣,都能给人很多乐子。

打四角,应该是城乡通行的,我们管这个叫打面包,先用废纸废书叠成很多四角,那个用来主打的面包,必须厚重,常常要给它加料,将小的废纸塞在里头,三五成群的孩子弯着腰,按剪刀石头布比划出来的顺序,依此击打放在地上的面包,掀翻就算赢了,这个面包易主,输了的重新放一个面包在地上……喊叫一声高过一声,总有先出局的,但不肯走,围在那里看,像是学技术一样的。

我玩这个不行,最拿手的等到下雪,把家里的板凳翻过来,放在有冰的路上,坐在上面当滑板,不怕摔,但父亲总会及时出现,他心疼板凳被石子划坏了。

如果我拿铁铣去玩是可以的,这个得两人合作,双脚蹲在铣上,手扶着铣把,一个人拉着铁铣跑,我们管这个叫坐车。

我们玩纸飞机,玩纸船,用竹子削成薄片,用细线系了,扬起手臂奋力飞转,它划破空气,会发生嗡嗡的声音,管这个叫嗡子。

成品玩具,像是左轮手枪,配专门的打火纸。还有一种拧了发条,可以动的青蛙,看着傻里傻气的。这里头,万花筒无疑是个神奇的东西。

万花筒不是我的,是同桌的,全班只有她有这个,她宝贝得不得了,不是谁想看就能看的,那种变幻莫测的对称花朵让我们都惦记着,它的两头是一大一小的玻璃,能看清一些五颜六色的碎东西,怎么本事会那么大啊?

班上的发明家准备做一个万花筒,在此之前,他成功的做了一把木头火枪。我们在一起商量着怎么把同桌的万花筒拆开看看?这个任务落在我身上,当然,她不同意,把我的火枪送给她也不行。这样,我们决定智取,说智取就是偷出来。

那天课间,她出了教室,立刻有个“女内线”陪她直到上课铃响才进教室,我把那个万花筒带出了教室,这般,她发现万花筒不见了,老师已经上课了!而我和发明家准备旷一节课来研究。

我们小心翼翼地将它拆了,原来这个圆筒里藏着三面玻璃镜子!一头放着一些色彩艳丽的玻璃碎片!

我们的发明家用三角板量圆筒的长度,直径,标明镜子的位置,却不想还原时,将那些玻璃碎片给洒了,不过,装好之后,依然千变万化。

幸好,同桌并没有发现,而老师问起来,我说发明家肚子痛陪着去医院了,也蒙混过去了。

发明家最后做成了一个万花筒,它用蓝墨水染了碎玻璃,这个万花筒谁都可以看,看得我们眼睛都绿了……

那时候那么欢乐,不像现在的孩子一屋子玩具,却总是盯着新的,约翰·格拉夫说:新技术把更多的东西挤进了我们的生活,并让我们对过程丧失了耐心。我们拼命压缩时间,哪怕只等候一秒都让我们痛苦不堪。

新玩具何尝不是这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刺猬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