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一起值班的同志核酸检测异常,按照规定,今天我也要回家了。家中老婆正在“杨过”中,我这是不是属于自投罗网?呵呵。最近看了很多视频,介绍怎么预防新冠、对抗新冠,尤其是在家中有人确诊的情况下怎么预防,比如要戴好口罩、经常消毒、盐水漱口之类的。在我看来,纯属多此一举,回家我便摘掉了口罩,也让老婆摘掉了口罩。在当前的情况下,奥密克戎总归是要来的,既然不可避免,何必费那么大力气徒劳防范,只要备好药物,坦然面对就得了。
 
     
防控政策的快速放开,让整个社会有点猝不及防,一时出现了不少缺药、缺抗原、缺口罩的现象,网络上的出现了不少非议之声。的确,政策放开的有点快,一些准备工作没有做好,尤其是不少人思想上的准备没有做好。但是既然国家出台了政策,那我们就要坚决执行,这也是我一直认可的观点。政策出台前怎么争都行,只要屁股没坐到国家利益的对立面,过头的话也应该允许说。但是只要做出了决策,那就要坚决执行,
再过多的哔哔,就不仅是矫情,而是在添乱了。
 
     
执行是前提。但如果说要总结经验教训的话,那也应该允许。
 
     
比如刚看到一个公众号上的文章,作者将防控政策的放开过快归因于民众情绪失控,抵制防控政策所致,号召每一个人在重大时刻应该做公民而不是市民,理解和支持国家政策,勇敢地与各种歪风邪气各种带节奏的言论做斗争。此公众号我一直比较喜欢,否则也不会一直关注。但对此观点,不敢苟同。
 
     
因为民众情绪失控是果,而不是因。中国老百姓已经用三年抗疫中的表现,证明了我们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称职的公民了。出现群众情绪失控的现象,应该从政府自身的角度找原因,这才是正确的态度和做法。那么本次放开的问题在哪里呢?我想主要是决策拖沓,缺乏主动。
 
     
奥密克戎毒株于2021年11月出现,其感染的特点与之前德尔塔等病毒有明显不同,即感染速度加快,而症状减轻。这个毒株出现之后,很快取代了其它毒株,成为世界范围内新冠感染的主要类型,随之而来的就是感染人群快速增加,而重症病死率显著下降。与此同时,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美国与我国脱钩日益明朗化,俄乌战争、美联储加息导致全球出现严重通胀,中国外向经济面临重大挑战。而国内经济经历两年多的疫情,也陷入增长乏力的境地。在多重压力之下,2022年6月,我国出台了第9版防控指南,将入境隔离14+7调整为7+3。之后的情况大家都清楚了,海南、四川、上海、新疆多地陆续出现集中暴发疫情,国家为此投入了更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耗尽了地方各级财力、耗尽了干部群众的热情,而疫情逐渐呈现难以控制的苗头,这才有了11月防控20条的出台。诚然,20条的出台,是要走一条渐进式的放开路径,但其时已晚,主动性已失,这才导致部分群众抵制情绪上升,多地执行政策走样,以致不得不在仅仅一个月后,又出台了防疫新10条。这才是客观的防控形势与政策的梳理。11月出台20条,不是一种主动的政策引导,而更象是一次被动的应对,这才导致准备工作不足,落实效果不佳。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那么防控20条最佳的出台时间,应该是在2022年6月份。在将入境隔离从14+7调整为7+3的时候,就应该预测到国内疫情防控将会出现的严峻形势,从而主动选择有计划有步骤地放松防控政策,为准备工作赢得时间,更从容地实现全面放开。做出这一决策是基于两个前提:一是人类与新冠病毒共处是最终必然的选择;二是奥密克戎病毒的新特点。经过6个月的时间,奥密克戎的传播特点已经得到验证,已经基本达到了可以放开的条件(如果还认为病症严重,那么在当前也不应该放开)。只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于这两个前提应该不会有异议。如果非要否定这两个前提,那就是另外的问题了。如果在6月份出台20条,再明确一个逐步放开的时间表,那么大家可以想一想,在那个时候整个社会对于疫情防控的政策是很有信心的,支持度也很高,基层干部群众还没有过于疲惫,政府和群众的钱包虽然已经不宽裕,但还不至于象现在这样捉襟见肘,从而可以有计划地做好物资、药品的准备,各行业也有充分时间做好工作安排,那么有半年时间,现在应该已经完成了防控放开,社会已经实现正常运转。当前的混乱,主要是因为之前各类媒体传递给公众的信息一直是各级政府在强化防控措施,没有放开的计划安排。因此短时间内政策的突然转变,让大家都没有思想和行动准备,当然会有一定的担心,并继续产生慌乱。或许有人解释,政府不公布放开计划,是为了让公众坚定防控信心,避免令出不行,或者被别有用心的人带了节奏。这未免有点太低估群众的智慧了,也对党的领导太没有信心了。当前,除了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之外,绝大多数人民群众都是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希望社会稳定发展的,看不到这一点,就是脱离了实际。
 
     
当然,时间不能倒流。现在放这些马后炮,只是希望我们的有关政府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真正地实事求是,大胆作为,把工作做得主动些,拿出前些年改革开放中的那些干劲来,而不要总是被动地应付,把本来挺好的局面拖到难以收拾。而在应付中如果再把责任推到社会公众不够理智、不够配合上,就显得有些low了。
 
     
还是那个观点,既然国家已经做了决策,那我们现在应该想的做的,就是如何更好地落实好新的防控措施,解决好逐步放开中的各种问题。对此,比较赞赏公众号“秦朔朋友圈”中贾铭所写的《当前疫情治理亟待加强的几点建议》,那是解决问题的态度,也是正确的作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