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到姥姥家

(2022-05-04 15:16:44)
标签:

姥姥家

小林上村

蔬菜大棚

白薯糁子粥

        时隔30多年,我再一次回到了母亲出生的地方——昌黎县新集镇小林上村,因为三舅去世了,陪母亲回家相送,从此天人两隔,或许来世可再见吧。之所以这么多年没有回去,原因很多,因为儿时的印象不好,因为姥姥姥爷均已去世,因为工作家庭的事情多,其实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是:因为越是时间长不去,就越鼓不起去的理由。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亲戚越是不走动,越是怕相见,因为相见了,已经没有了共同的话题。但是在心中,曾经很多次想去看看,毕竟那里有我很多儿时的记忆。
        离村子越来越近,心里还有些久别的小紧张。母亲病后虽已记忆大不如前,但对这里的村庄地名还是如数家珍,这是刻在骨子里的记忆了。姥姥家位于村子中央,还是那三间老平房,不过墙壁都换了水泥墙,门窗也是换成了塑钢的,唯有那黑色的粗壮的柁檩橼子,还是旧时的模样。一进门,觉得空间是那么地狭小,这种感觉曾多次出现,可能是因为原来个子小,看什么都显高大 。拜过逝去的三舅,见过了诸多曾经熟悉的面孔,大妗子、二妗子、老舅、老妗子、二姨、二姨夫,这些健在的老人,岁月对待他们是不公平的,有的还精神矍铄,有的已老态龙钟。又见到了诸位表兄弟,岁月也是公平的,那些儿时的面孔,都已涂上了岁月的风霜,但大致的容貌都一如从前。一声声招呼的背后,都带着一串串记忆,相别虽久,亲情犹在,儿时的记忆是抹不掉的。
        和大家打着招呼,叨着家常,说得最多的,是这里留给我和我留给这里的印象,比如村里的苇子塘,姥家门口的水井,我不爱吃的白薯糁子粥,还有三舅的最后时光,还有当前的生计家景,聊着聊着,愁绪就挂上了眉头。在我的印象里,这里就是贫穷之地,因为都是沙土地,原来只能种白薯花生高粱之类的作物,艰苦的生活也养成了这里人们勤劳的品性。后来开始了种大棚,在来时的路上,满眼都是蔬菜大棚,这时是昌黎蔬菜的主产区,目前主要是种植黄瓜,每家都有5、6个以上的大棚。种大棚菜是非常辛苦的,一年忙到头,从早干到黑,我们家那里一家种3个棚就已累得够呛,而这里的劳动量要翻一倍。蔬菜价格贵,种着还划算,现在黄瓜市场价只有2元,根本就不挣钱了。因为地里忙,家里但要凡能干活的,都要下地劳动,二妗子今年已经85岁了,因为身体好,忙时也要下地帮忙。挣的钱是比以前多了些,但都是辛苦钱,连改善生活的闲睱都没有。中国改开几十年的成就,尤其是稳定低廉的农副产品价格,其实都是建立在对农民的不公平的待遇之上的。
        分别时,大家相约要经常走动,有了开始,接下来应该就简单些了。因为见的人太多,半天时间光是在说话,连去村里走走的时间都没有,下次来,一定要弥补这个遗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