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元星:深圳摆脱用地紧张瓶颈的自我疗法
(2013-03-31 09:03:37)
标签:
房产 |
分类: 新闻评论 |
三是土地资源紧张可以促进我们改变土地利用增长方式(减量增长)、土地资源分配方式(差别化供地)、经济增长方式(变粗放为集约式)及产业升级和人口升级换代,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记者:近年来的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提交议案,建议合并东莞、惠州的部分区镇,通过扩大深圳的辖区面积,来促进深圳的经济发展。您觉得这个方法可行吗?如果可行,原因是什么?如果不是,又是为什么?
笔者:我的看法是不可行,而且不值得宣扬。
深圳、东莞历史上曾属于惠州管辖,分分合合本是一种自然规律,有的时候是出于政治目的,有的时候是因为区域经济发展。把东莞或惠州的部分区镇合并到深圳来应该由东莞、惠州政府主动提出来,如果我们有足够吸引力的话。
深圳的发展还有很多潜力、很多事要做,地域限制绝不应该成为发展的障碍、经济上不去的借口,作为两会代表提交调整行政区划以确保深圳更大发展空间的提案是十分肤浅的、不负责任的、单方面意淫的,甚至引发敌对,是对周边区域的公然挑衅。
在拓展发展空间方面,深圳目前有很多比扩疆掠地更重要的事要做:
一是与周边联动、协调、互动发展,真正实现关内外、深莞惠一体化发展,抱团、联动、引领,而不是敌对、掠夺、甚至拆台;
二是旧区的更新,原非法、不合法不合规用地建筑的洗牌、洗白,目前,深圳的存量违章建筑占了近50%,治理整顿、改造挖潜空间巨大;
三是变摊大饼、掠夺式的向宽处的发展,为向高处、向深处发展,这个高不仅仅是楼变高,更是文化与文明程度升高、城市管理水平及城市运营效率升高,我们现在的城市有形的规模是大了、高了,但城市的精神层面的无形的东西还很低级、很脆弱;
四是大力推动深港互动,尤其是要让香港主动提出来与深圳互动、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真正实现港深同城化,这个优势,不仅仅在全中国,甚至在全球,可能都是绝无仅有的,港深同城、联动腹地、引领珠三角,这比摊大饼、争夺建设用地规模、扩疆掠地的意义大得多。
土地闲置的政府方面的原因是根本性的,一是根深蒂固的土地财政,地方政府缺钱就得想尽一切办法大量推地,至于能不能开发只能留给下一届政府,二是从上至下的GDP考核体制逼迫各地政府不惜血本招商大量、推出工业工地,搞个开工仪式轰轰烈一下就撂荒了。如果土地财政不改变、GDP考核体制变不了,土地闲置只能越来越多。
对于解决已经闲置的土地,也应该分类管理,而不是仅仅下一个“两年不开发无偿收回”的文件,也不是找一两只鸡杀给漫山遍野的猴子看看。比如,新推的土地在出让协议里严格强调过期无偿收回政策,已出让但未到期的土地要不断警示直至收回,已经闲置很久的,分成不同时期段的限期逐步处理。
(崔元星 国际商务策划师513962079@qq.com,0755-23931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