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元星:北京天坛演艺区的前世今生
(2012-06-04 09:24:32)
标签:
房产 |
分类: 新闻评论 |
6月1日,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举行,这是全球唯一涵盖服务贸易12大领域的综合型服务贸易交易平台,北京东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应邀参与此次盛会,活动现场与港中旅集团签署了“北京天坛演艺区项目”合作意向书,约定组建“北京天坛演艺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着力打造天坛演艺区,该项目再一次引起全球瞩目。
1.对演艺大道项目功能定位的一点建议
演艺大道的原定位主要是演出消费市场,及表演艺术终端产品的交易市场,也包括少部分的演艺培训及演艺产权交易,市场结构较单薄。
建议应涵盖创作、排练、演出三道生产工序,不仅要包括消费市场,还要包括演艺的人才、资金、生产资料、信息、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市场。演艺业的市场化,不仅仅是演出的市场化,演艺业的繁荣,不仅仅是消费市场的繁荣。只有演艺生产要素的全面市场化,才能保证演艺业的真正兴旺。可以在原设置的基础上,增加如下项目:演艺人才交流中心,演艺信息中心,演艺技术交流中心,演艺投融资管理中心,演艺生产资料市场(服装、道具、布景、灯光等)。可以扩大原设计中的演艺交易大厅的规模,或分散在整条大街中。
这样,演艺大街就构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演艺市场体系,交易对象不仅包括演出剧目,还包括各类演艺生产要素,服务对象不仅包括普通观众,还包括国内外演出投资商、生产商及管理等专业人士,收入不仅包括剧院门票,还包括各类交易额。
这对推动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实现和国际的自然接轨,以及增加本项目的可批性都具有积极意义。
2.对演艺大道开发规模、进度的建议
演艺大道目前设计的各类主题剧场、影院、舞厅17个,共20500座,且不评论其规模是大、是小,现就开发进度提出“统一规划、留有余地、分期开发”的建议,对暂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剧院可先期作为休闲广场、绿地来开发建设,切不可一次成型,缺乏弹性。此建议基于下述原因:
3)演艺消费水平、规模的现状与前景。北京的演艺消费市场刚刚形成,发展潜力巨大。
(崔元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