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林、草原和湿地被称为陆地三大生态系统,蕴藏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其中,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是开展人与自然关系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是野生动植物物种繁衍的基因库,是区域性气候的自然调控器,有着很高的科学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陆地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一直是政界、学界和商界关注与争论的焦点问题。
全球森林正在面临危机,八千年前,原始森林覆盖了地球近一半的陆地,而今天,剩余的原始森林仅占地球陆地面积的7%,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全球的森林每年平均减少730万公顷,相当于北爱尔兰还大的面积,每两秒钟,就有一个相当于足球场大小的森林从地球上消失。根据绿色和平组织最新的世界森林卫星地图显示,目前中国的未受侵扰森林仅占国内森林资源总量的2%,为55448平方公里,而且,其中受到严格保护的仅占0.1%。我国森林公园建设起步于80年代初,全国现有省级以上森林公园1000余座,其中,国家级309座。
中国共有43亿亩可利用草原,但草原退化现象比较严重,生产力水平有待提高。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让草原发挥更大的效益。在最近由中国畜牧业协会、中国农学会和中国草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国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高层研讨会上,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陈耀春指出,中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实施国家级的“草原生态和经济优化工程”。
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1977年,首次全球湿地会议召开,通过了《国际湿地公约》,1992年,我国加入《国际湿地公约》,成为国际湿地组织第77个缔约国,1997年,国际湿地公约缔约国组织首次在秦皇岛召开湿地与水禽保护国际研究会,通过了湿地保护《北戴河宣言》,2004年,国务院发出通知指出,我国湿地处于需要抢救性保护阶段,努力扩大湿地保护面积是当前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20世纪80年代起,由于全球环境问题的引发,导致了国际性“人流”的构成和流向的逆转,使得原有的以涌向工商业发达城市为主的人流,改变为由发达城市涌向大自然追求返璞归真。根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对休闲度假和生态环境类项目持肯定态度的人数与日俱增,人类越来越看重的就是自然生态环境,希望远离喧嚣,渴望绿色,渴望自然。这一国际性生态思潮正在影响着中国人的消费与投资行为。2007年2月1日,《人民日报》一则“种在湿地里的别墅当休矣”报道:北京顺义区某别墅楼盘在销售手册中宣称是“中国首个在湿地里种出的别墅”,从而引发了对湿地及其他陆地生态资源开发的质疑。
原本脆弱的生态资源,正在遭受着人类大规模的掠夺性、破坏性开发!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正确引导,做到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加大环保投入、加强保护立法、加快规范审批,以及科学规划、精心策划、严密计划,已经在一定范围内成为共识。目前国内流行的陆地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模式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四类。
一是单独选址项目立项申请农用地转用,必须通过严格的环评,包括园林式度假酒店、采摘园、特种养殖等生态项目,需要有足够的背景和影响力。例如目前正在规划建设的位于首钢新址曹妃甸北侧的首钢国际专家服务中心项目就是属于单独选址,在唐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总体规划用地1000亩,其中,一期项目建设用地500亩,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总投资估算7.2亿元人民币,包括酒店主楼、酒店式公寓、住宅式公寓、商务楼、会所、体育馆及温泉活动中心等。
二是以旅游项目开发,通过经营权转让的方式获得开发权,包括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分期支付经营权转让款/管理费,实际是土地承包经营,局部可划出一块地搞低强度开发,开发一些小体量的配套旅游服务配套建筑,一般没有产权(或为旅游用地期限产权),也可以通过原有建设用地项目改造获得建设用地指标及产权。据报道,香港启雄集团与2005年初与湖南凤凰县签订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经营权整体有偿转让协议,项目总面积11000亩,总投资1.5亿元,分30年分期支付5000万元转让费。
三是以生态保护名义,建立市、省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按总体规划投入生态系统恢复及相关设施建设,包括界牌围栏设施(区界标、类界标、指示牌、解说牌、限制牌等)、鸟类繁殖场所、鸟类环志站、野生动物救护站、行政管理、生态系统监测等,在获得政府信任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商业运营,包括科研教育服务基地、科普考察接待站、旅游观光服务等,以及区内居民点搬迁改造等。
四是进行土地一级开发,编制整体规划,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储备及出让年度计划,获得部分建设用地指标,投入基础设施及环境保护,提升生态资源、土地资源价值,通过经营性用地出让及盈利性项目运营获得收益,并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目前,我国与生态有关的名份、称号众多,包括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生态镇/村等)、自然保护区(国家级、省市级,以及森林的、草原的、湿地的、鸟类的、野生动物的等)、生态示范区(国家级、省市级)、森林公园(国家级、省市级)、湿地公园、世界自然遗产等。涉及生态及生态资源管理有关的部门也不少,包括环保、林业、国土、海洋、农业、畜牧渔业等系统,管理重叠、管理空白的现象时有发生。
一方面,开发商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对市场项目打起了生态牌,另一方面,政府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必须对生态项目打市场牌。
面对扑面而来的生态大餐,既要做一个懂得时尚的消费者,也要做一个理智、守法的投资者。
(崔元星
国际商务策划师 中国泛地产策划网 0755-2672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