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浦口东门碧泉相关史料汇编

(2016-10-26 20:46:36)

浦口东门碧泉相关资料汇编

东门镇历史悠久,明洪武四年就建立了。当时朱元璋为保卫京城,在江北设“应天卫”,筑城于此地,至今仍保存着目前南京市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街道。这次团队探访在小小1平方公里之内,文物古迹甚多,除了街道建筑之外,其中碧泉也较为有名。查到的有关碧泉的资料不多,汇编如下。

碧泉,位于浦口区泰山街道泰工路6.8公里处路下,朱家山河边,建于明代,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碧泉原名墨泉,其所在地属黄姚社区芦席营。碧泉在明代即为浦口城东名泉之一,其泉水所形成的河流名为黑水河,为当时的浦口城东门外天然的护城河。该泉常年流淌、水量较大、含硫磺等矿物质,水温保持在30度左右。明代,以该泉所染之布行销濠泗、江淮地区,谓之“京青”,东门地区明清之际发达的染布手工业的繁盛都是该泉所赐。清嘉庆九年(1804)江苏布政使康基田见水呈绿色,改名“碧泉”,并筑亭立碑,不久即倒塌再未重建。80年代初期,曾在此修水池、建泵房,现均废弃。1983年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碧泉位于东门镇芦席营朱家山河西岸边,左所大街北端。古名“墨泉”,因当初泉水黑如墨汁而得名;又因泉水温暖宜人(水温30℃左右),又名“温水泉”。明清时期因泉水染绿布,色鲜而耐久,取名“京青”,故有“浦绿甲天下”之美名,泉周围多为染人所居。据清雍正《江浦县志》载:该泉“黑如墨汁,工人以之染色,可溉田,亦有水磨”。清嘉庆九年(1804),江苏布政使康基田见水呈绿色,改名“碧泉”,并立碑建亭。其碑记写道:“江北浦子口,定山之东北,有异境焉。大江环其外,四山迥绕,深邃若谷。岩间一泉坌出,迸石漫流,不火而燠,苦淀而碧,其温泉也。严冬不涸不冱,染色宜绿。有习其业者,询之曰:‘吾之业于斯数百年奚,常以五更携布诣泉,浣之日出,晒晾于兹山之上,泽水之液,薰山之气,染必加鲜,非是,则色不妍,故浦绿甲天下。”’碧泉水染出的绿布,畅销省内外。据《江浦埤乘》载:“濠泗(今风阳、泗县一带)间人捆载转售。”康氏所建之亭,不久倒塌。清光绪九年(1883),左宗棠视察朱家山工程时,命令统带官刘端冕于泉旁建一亭,工竣,旋被大风吹倒。此后再未复建。现建有水池,长4米,宽2米,泉水终年不涸并保持恒温。1983年4月,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http://imgs.xici.net/_img/board/doc0.gif wangchongyang1 [角落] [飞语] 发表于:16-10-21 17:52   [第4版 10-21 17:52] [只看该作者]
2

张謇与南京渊源很深

1875年(也有说是1876年夏),张謇(1853-1926)经孙云锦介绍入驻浦口的庆军统领吴长庆(1829-1884)幕任机要文书。1877年更名张謇。1880年随军移驻山东登州、黄县。1882年,朝鲜壬午兵变,张謇随庆军入朝。

张謇在南京的幕府历练对后来的人生蜕变应该说深有影响。查张謇日记1877年季春十二日与好友履平同游碧泉;1879年即光绪五年一月,张謇和朋友再次游览碧泉,查看朱家河;时江苏布政使康基田所立之碑尚存。

日记摘录:

丁丑季春 十二日

与饴澍、东甫信。芾庭、春泉来。春泉有去志,以修羊太瘦也,饭后而束装行矣。对之感慨横生。履平来谈,复同游碧泉。泉去城里余,居道旁,亦名墨泉,温而冽。乡人日于此浣布,色宜绿,远近人争购之,曰“浦口绿”。碑为合河康方伯基田题。捡水中沙碛石子数枚返。

1879年正月二十五日

写字。读书。抄文。诣丙亭谈,同至碧泉。

二十七日

写字。读书。写刘中丞讯。与子钦、叔平看朱家河。

 注:修羊太瘦,修羊即束修羊,原为古代入学敬师的礼物,这里指工资待遇。束修微薄俗称修羊太瘦。



附录其他两处泉水:

清泉,在浦口城拱极门外,旸谷山北,下有清水塘,又名清水泉。泉其下流汇合碧泉水入护城河,流经镇翠桥(猪石桥)人四泉河。明清时期,因清泉水也宜染绿布,鲜而耐久,沿流皆居染人,故今泰山镇黄姚村北门二组至今仍名为“陈家绿坊”。该泉长期以来,为当地居民生活和农田灌溉水源。

    一人泉,在定山上,泉无穴,水从石隙中浸淫而出,仅可供一人掬饮,故名。水阳秋谓“甘冽不减惠山中冷云”。泉口径0.7米,深0.3米,大旱年间,也有泉水出,颇有特色。


记者探秘南京浦口神奇野温泉,泉池在溶洞中不见天日

不久前,交汇点新闻曾报道两名民工赶路3公里慕名来到南京浦口区朱家山河边的“碧泉”洗免费野外温泉时衣服被偷,他们报警求助警方将他们送了回去。听说这处野温泉藏匿与山体溶洞之中,与外界隔绝。这处温泉有什么魅力让人慕名前往?

  近日,交汇点记者对这处名为“碧泉”的野外温泉探访和体验,发现泡这处温泉颇为惊险,温泉池完全藏匿在溶洞之中,里面黑暗伸手不见五指,四壁和地形复杂。在探访时,若不是遇到两名慕名前来的小伙结伴,记者也绝无勇气独自进入溶洞内体验温泉。

  清澈如翡翠般的温泉泉水 交汇点记者任国勇 摄

  泉池的唯一入口是一条水深1米的石缝

  记者上网搜索有关碧泉的介绍,其资料寥寥,只知道其位于浦口区泰工路6.8公里处的朱家山河边。14日中午,记者来到朱家山河面一座无名的桥上,观察周围地貌,朱家山河南侧是一座山,当地人称它为猪头山,而朱家山河环绕山麓,山青水绿。在当地人指引下,记者到这座无名桥的东南侧河床边,碧泉所在的溶洞洞口隐藏在旁边灌木丛中。

  “碧泉”为区级文保单位

  环山公路路基向下至河床有一条数十米长的石阶,石阶口立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碑上写着“碧泉”。记者从文物部门了解到,清嘉庆九年(1804)江苏布政使康基田见水呈绿色,改名“碧泉”,并筑亭立碑,不久即倒塌再未重建。1983年,碧泉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沿着石阶向下,迎面一位少妇洗了一大盆衣服往回赶。石阶尽头可见一人工围砌的水池,保持了碧泉的一定水位。站在水池边观看周围地形,极为隐蔽。

  偶遇慕名而来的江西小伙结伴探险

  碧水涵涵,水池内外均可见气泡涌动,由此可见碧泉泉眼分散,碎石间可见多处泉眼,汇集成一股清泉流入朱家山河,继续探寻其源头,更大的水流来自山体的石缝间。在石缝间,记者恰好遇见两位小伙在洞口戏水泡温泉。“你们也是来泡温泉的吧,小心衣服被偷哦?”其中一小伙热情提醒。原来,他们俩是江西人,也是看到新闻慕名前来泡温泉。难道能泡温泉的地方就在这个狭窄的石缝口?“里面很大呢,但漆黑一片,不敢进去。”小伙指着石缝说,从这里进去,里面很大,由于看到报道说有人会偷衣服,加上没有电筒,没敢深入,他们只在洞口往里面稍微探寻,感觉别有洞天。

  “碧泉”的洞口

  记者决定与他们结伴进入,记者的同事在外面看守衣物。石缝下的洞口不规则,有大半截淹没在泉水里,宽度只够一人侧身经过。顺着石缝侧身爬进洞内,用手机的电筒光作为照明,一手举着手机防止受潮,一手摸索着石壁小心探寻防止碰头。洞口长度大约3米,进入之后果然别有洞天,里面就是一个溶洞,溶洞的一半被泉水淹没。在电筒光的照耀下,泉水碧绿如翡翠,四处可见气泡涌动,犹如进入水晶龙宫,水是流动的,微微向洞口方向流动。脚下踩着细碎的石子,软软的,很舒服,能感受到泉水的温度。洞内有淡淡的味道,和汤泉的商业温泉气味相似,想必这就是硫磺气味。

  借助电筒光,大致可看清洞内容貌,面积大约六、七十平方米,四周石壁很不规则,坚硬粗糙有气孔,无处摆放物品。上方有凸出倒垂的钟乳石,上方有多处石缝,电筒光照射不到其深处。借助电筒光能看清泉水底部,基本上是五彩斑斓的碎石。记者所到之处,水面大约齐胸部,估算水深1.5米。

  泉水上方是钟乳石

  洞口上方曾有蛇出没留下蛇皮

  “我们家乡也有野外温泉,但是从没有泡过溶洞之中的温泉,感觉与世隔绝。”同游的一名江西小伙感叹。这两个小伙显得很兴奋,伸手扣住石壁玩耍。洞内很安静,完全听不到外面丝毫声音,更不见天日,关闭手电筒,里面漆黑一片,隐约可见入口微弱的光。大约这处泉池处在一个石洞之内,记者颇觉压抑感,但两位江西小伙觉得是世外桃源,连声赞叹好地方。大家体验之后,一同顺着石缝出来。

  这处温泉底部总体较为平坦,但记者只是靠脚底感触,至于是否有深水区,无法确定,因此不懂水性的人、女性及儿童均不宜进入。而且这处温泉很可能会藏匿小动物。记者从石缝爬出来时,看到上方的石壁上遗留蛇蜕下来的皮。由于这里石头是火山石,表面粗糙适合蛇蜕皮。记者探访碧泉时,南京已经接连40多天没下雨,碧泉水量依然很大,而且有温度,说明水的补给是地下水,并非山体流下的泉水。

  地形复杂的野温泉安全隐患多

  记者了解到,碧泉在明代为浦口城东名泉之一,其泉水所形成的河流名为黑水河,为当时的浦口城东门外天然的护城河。该泉常年流淌、水量较大、含硫磺等矿物质,水温保持在30度左右。明代,以该泉所染之布行销濠泗地区、谓之“京青”,东门地区明清之际发达的染布手工业的繁盛都是该泉所赐。记者从当地人口中得知,上世纪80年代这里曾建过泵房,河床上的废弃建筑大约就是泵房,据说,当地曾有啤酒厂在此取水。

  记者与两位江西小伙闲聊,他们说喜欢游山玩水,喜欢到山洞探险和泡温泉,像这样既有温泉又有山洞,他们还是第一次。探访当天,记者并未遇到泡温泉的当地人,这处温泉比较隐蔽,周围没有村落和小区,最近的小区也在一公里之外。如果在里面发生突发情况,不易被人发现和求救。虽然这处温泉很特别,但安全性不高,比如说,多次发生泡温泉的人衣物被偷盗。当地常到这里泡温泉的人通常是熟知洞内地形,他们是换好泳装前来,不携带贵重物品。尽管这处野温泉有特别之处,记者仍不建议市民或者游人贸然入洞泡温泉,毕竟存在安全隐患。

  曾有报道,2009年12月,一行“驴友”开车到浦口区汤泉镇一处野外温泉泡温泉,其中一名小伙不幸溺亡,其主要原因就是野外温泉地形复杂,没有救援措施,缺乏管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