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浦口东门吴武壮公祠简介

(2016-10-26 20:42:21)
http://imgs.xici.net/_img/board/doc1.gif wangchongyang1 [角落] [飞语] 发表于:16-10-12 23:06   [第2版 10-12 23:06] [只看该作者]

浦口东门吴武壮公祠

天下共知吴武壮,一生遗憾未封疆。秋风客散平原馆,家国潇潇一味凉。

浦口东门吴武壮公祠始建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在南京市浦口区朱家山河西岸,东门镇左所后街。是为纪念清同治十一年至光绪六年(1872——1880年)浦口驻军统领吴长庆所建。现仅剩门楼及两侧厢房,门楼上方嵌有“吴武壮公祠”清水磨砖题刻。

吴长庆,字筱轩,安徽庐江人,庐江县泥河镇沙湖山人,是李鸿章淮军帐下的得力干将,《清史稿》有传。袁世凯出其门下,张謇曾为其幕僚。吴长庆好读书,爱士兵,时称儒将。他在浦驻防任职期间,不但为官清廉、体察民情,而且能身先士卒和民众一起兴修水利,功绩卓著。他在浦口的短短八年里,治理了四泉河,开浚了朱家山河。

在中朝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史上,吴长庆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人物。1888年,日本企图乘朝鲜发生“壬午兵变”时机准备出兵侵略朝鲜,在此危急关头,朝鲜政府向清朝请求援助,吴长庆奉命率兵由山东登州东渡朝鲜,用计捕获了叛乱罪魁,迅速扑灭叛乱,加强了朝鲜防务,粉碎了日本的侵略阴谋,使朝鲜人民避免了一场灾难。在朝鲜期间,吴长庆鼓励当地人民发展农业生产,帮助朝鲜政府建立军队,以为抵抗侵略的力量,受到了朝鲜人民的爱戴。朝鲜国王李熙感念吴长庆之功,对其部下赏赐有加,并在汉城东大门内拨地建筑吴长庆生祠,吴死后改称“吴武壮公祠“。

 

吴长庆光绪十年(1884年)移防奉天金州(今辽宁金县),于闰五月二十一日(1884年7月13日)病故。江浦、六合、滁州、来安、全椒五州县的绅民怀念他,联合禀请两江总督左宗棠呈报朝廷为吴长庆建立祀祠,“袍泽渐凋零,仗剑有谁怜我老;鼓鼙太悲壮,登坛犹悔用公迟。”是晚清重臣李鸿章亲自为吴长庆撰写的挽联。清政府批准后,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兴建了“吴武壮公祠”,“武壮”二字为皇帝赐谥之号。自此,“岁时展祀”,以表忠魂。

1905年吴武壮公祠创办新式私立小学堂。1912年后,该祠改为浦口市高等小学校,解放后为东门小学,但门楼及两侧厢房一直保存完好,题额仍在,面阔三间12.6米,进深五檩6.1米。门后有古冬青树1棵。1983年吴武壮公祠公布为浦口区文物控制单位;1984年12月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泰山街道对这组建筑开展了维修工作。

http://pan.xici.com/group5/M01/87/18/rBABqVf-UX2ELx3uAAAAABS3cY0499.jpg/1010

链接:

       吴长庆传

吴长庆(1834-1884),字筱轩,安徽庐江人。其父吴廷香在地方上组织团练,咸丰四年(1854),被太平军杀死,清廷下诏抚恤,并授予世袭云骑尉,其事迹见于《忠义传》。吴长庆继承他父亲官职,顶替父亲统领团练,先后跟随清军攻占庐江、舒城,他因立下战功而被提升为守备。咸丰十一年(1861),他率军会同清军攻克了三河。李鸿章组建淮军时,他率领五百人组成“庆字营”。

    同治元年(1862),吴长庆随同李鸿章到达上海,在虹桥,他率军击败太平军,随后攻占奉贤、南汇、川沙,又在宝山击败太平军,被清廷破格提升为游击。同治二年(1863).,他回安徽老家召募兵勇,正赶上太平军忠王李秀成率军围攻庐江,吴长庆登上城楼固守庐江,随后他率人马出城攻击太平军,太平军撤去。事情过去后,他率领新召募的五营兵丁到达,并率军进攻占领了枫泾、西塘,还摧毁了太平军在千窑的据点,被提升为副将。在攻打嘉善的战斗中,他率军攻破了张泾汇的太平军营垒。同治三年(1864),吴长庆率军围攻嘉兴,战斗中他左臂中枪,但仍然指挥士兵攀缘城墙而上,攻克了嘉兴,他因战功突出而被升为记名总兵,并被清廷封赐为“力勇巴图鲁”。此后,他率军分兵支援进攻浙、闽,屡次攻克郡县。同治五年,吴长庆被清廷追叙前功以提督总兵优先题奏。

    同治七年(1868),吴长庆跟随李鸿章镇压捻军,转战于河南内黄、滑县、浚县,山东临邑、德州,直隶宁津等地。捻军被清军平定后,他因功被清廷赏赐黄马褂,并晋勇号为“瑚敦巴图鲁”。随后他被调防守长江以北,在徐州驻军。同治八年(1869),淮军中的“鼎军”哗变,吴长庆率部拦截,斩杀主谋,其余的人俯首服从,他随后发给饷费遣散了数千人,经过十余天事情才算平定下来。朝廷听说此事,给他叙功奖励。同治九年(1870),他率军移驻到扬州,母亲去世,朝廷允他一百天假,仍留在军中疏竣盐河,兴修水利。不久,他又移师驻守江浦、江阴。同治十三年(1874),吴长庆增召四营兵丁修建江阴、江宁炮台。光绪元年(1875),吴长庆被任命为直隶正定镇总兵,但仍旧留守江南。六合的百姓因征收的漕粮过多而聚集在县府衙前抗议,吴长庆火速赶到,下令让群众散去。事后,他上奏朝廷请求减少漕粮数量。宁国的基督徒白会清违法不轨,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烧毁了基督教教堂,构成公案。建平人何渚在此案中被冤枉,吴长庆前去调查,得知详情,他把事情的真相告诉给总督沈葆桢,何渚得以陈清冤情。吴长庆又率士卒疏竣江浦黑水河、四泉河、玉带河等河,两年才完工。光绪六年(1880),吴长庆被提升为浙江提督。不久又调任为广东水师提督,还未到任,法国便开始了侵略越南的战争,清廷下令命吴长庆帮办山东军务,山东四镇的军队都由他统一指挥,他率自己的部队驻扎在登州。

    光绪八年(1882),朝鲜国发生内乱,禁军叛乱,进攻王宫,大臣被杀,王妃失踪,日本使馆也被烧,日本以此为借口,出兵朝鲜。清廷命令吴长庆率领三艘战舰前往朝鲜平乱,他率军先于日军到达朝鲜。朝鲜的国事此时由朝鲜国王的父亲大院君李昰应主持,吴长庆到达朝鲜国都时,李罡应还占据着王宫,他来拜会吴长庆时,被吴长庆留住,二人谈话直到天黑,吴长庆这时派部队押着大院君直奔海口,命令军舰将他带到天津,第二天,吴长庆命清军镇压叛乱者,迎回朝鲜王妃。日本起初打算找借口进行要挟,现在见到叛乱已被清军平定,极为懊丧。皇上下诏嘉奖吴长庆平乱的功劳,授予他世袭三等轻车都尉,吴长庆便留驻在汉城。吴长庆在朝鲜的两年,修建道路,救灾抚恤朝鲜百姓,并显示清王朝对朝鲜的恩惠和信用,朝鲜人对他感恩不尽。

    光绪十年(1884),吴长庆接到清廷军令,移师防守金州,不久便去世。临终前口述遗折:长庆“自亡父殉难,以一云骑尉蒙朝廷高厚之恩,至有今日遭际之隆,死何足惜!后患方炽,不能驱驰戮力捐躯,效命疆场,而遽先犬马填沟壑,不及见廓清四夷之一日!是可悲尔!死如有知,誓必为厉鬼,杀藏以报君父”。皇上下诏优加抚恤,并为他建立专门的祠堂,谥号为“武壮”,让他的次子保初承袭他的官职。吴保初后来在刑部任官,曾向皇上上书谈论时政,后来辞去官职,回到故里。

    吴长庆喜好读书,爱护士卒,当时人们称他为儒将。其子吴保初也文雅有致,有其父亲遗风。

    评说:李鸿章创立淮军后,一时间人材蔚起,程学启应为众人之首,功成而身死,他所率领的“开军”便式微了。刘铭传的“铭军”最是骁勇,“树军”、“盛军”、“鼎军”也很强悍。太平军失败后,捻军声势崛起,曾国藩打算成全湘军的末路,主张专门用淮军,平定捻军多依赖淮军的力量。此后,清王朝筹划北洋防务时,全部依赖于淮军,这其中又以“盛”军为中坚力量。刘铭传才气无双,不甘居于人下,所以他易遭贬退而难得提升。他守台湾及治理台湾时,都很有建树。二张、二周两对兄弟统率治理军队都很有办法。潘鼎新防守边疆时失职,没有保住名声。吴长庆战绩虽不如上述人等,但他在朝鲜平定叛乱,有能力消除大变乱。到甲午年(1894)中日战争爆发,淮军名宿骁将已都不在人世,卫汝贵、叶志超等庸才败坏大事,成为淮军的耻辱。后起将领中仅有一聂士成,他在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战争中为国捐躯,淮军遂归于消亡。四十年中,盛衰得失,由此可见。



回复 第2楼 的 @雪山飞虎88 :
我在2012年有一段时间多次路过那里,当时封闭起来了,包括大门,也拍了几张照片,要找找。

http://pan.xici.com/group5/M01/87/A7/rBABqFf_ujmEDTweAAAAAOV79Qc884.jpg/1010

安徽合肥庐江吴武壮公祠,已修复,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今天汉城(今首尔)华侨中学后山上还保存着一座吴武壮公祠,述说着这段过往的历史。

http://pan.xici.com/group4/M02/87/63/rBABplf_xOqELduwAAAAAIn73ek576.jpg/1010

这座吴武壮公祠建于1885年,是韩国人纪念1882年宫廷“壬午政变”时,清国派往朝鲜平乱的淮军名将吴长庆所建的祠堂。原址并不在偏僻寂寞的华侨中学后山,而是在观光客云集、热闹无比的东大门运动场南侧。1945年后,公祠的大部分占地被列入市政用地而被韩国政府占用,1977年,韩国以配合汉城都市计划为名将公祠迁至现在的地点。

正如把汉城改为首尔,搬迁的用意相当明显,今天韩国民族主义的昂扬高涨,他们要遗忘这段被中国当作藩属国的历史。



回复 第1楼 的 @wangchongyang1:

窃以为吴长庆这一生所作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提携和重用了袁世凯,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了近代历史的进程......

8

只有一个门面,想多拍也没有可拍的呀。

以下是引用 第7楼 @云中漫步57 的话:
拜读!饕餮大餐,谢谢...


王兄好贴顶一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