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系统分析的理论形式
标签:
系统科学政治系统伊斯顿阿尔蒙德多伊奇 |
分类: 习作·评论 |
本文是选修课“系统科学入门”课程中的PPT讲稿。某天吃饭的时候非常不幸地被老师逮到,说要我跟同学们分享下有关系统科学的研究经验。噢麦嘎~~本人也就只是在大学时写过一篇非常不系统的系统论而已。唉,老师的要求,胆小的本人从来没法儿说不的。
老师要求我讲讲系统科学在政治学领域的应用。因为是第一个上讲台介绍的,所以希望能能让同学们对政治系统论有个初步的印象;因为时间有限(老师只给我5分钟的时间) ,所以只能介绍几种主流的政治系统理形式。
以下是讲稿提纲.
政治系统分析的理论形式
----系统科学选修课上的PPT讲稿
1 以伊斯顿为代表的政治系统的输入输出的一般系统分析理论
戴维伊斯顿是政治系统理论的创立者.他提出的主要是一种一般系统分析理论.我们知道伊斯顿有个对“政治”的经典的概念界定,他认为,政治就是对价值的权威性分配。这一概念界定也很明确地表达在他对政治系统的研究中。他认为政治系统就是“与社会性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有关的一系列互动行为。”
伊斯顿用政治系统代替国家概念,用输入、输出和反馈把系统和环境联系起来,构建出著名的政治系统模型。任何政治系统都通过输入和输出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稳定。
输入包括支持和需求;政治系统的黑箱操作;输出;输出并非终点,输出给环境带来的变化反过来又影响输入,使要求在质和量上发生变化,这一过程称为“反馈”,借助于反馈,输入-输出就形成了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2 以阿尔蒙德为代表的政治系统的结构-功能分析理论
结构功能分析方法最早来源于生物有机体论,帕森斯、默顿这些学者将其引入社会学研究,阿尔蒙德的政治结构功能主义就吸收了帕森斯理论中的基本原理。他认为“政治系统是具有一定结构,并履行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由一系列与决策有关的政治互动要素组成。”
结构与功能的概念之前熊老师给大家的课上已经给大家介绍过了。在阿尔蒙德这里,政治系统的结构包括立法、行政、官僚机构等政治性组织,也包括政党、利益团体、大众传媒等非政治性组织,以及与政治有关的传统社会结构,比如亲属关系、社会等级等。
不过阿尔蒙德的研究,尤其是早期研究,主要是在功能的角度上展开的。他将政治系统的功能界定为三个层次——当然,这也是阿尔蒙德理论成熟的成果,政治系统的功能在他不同的书里可能有不同的表述——
(一)系统功能层次:政治社会化、政治录用、政治沟通
(二)过程功能层次:利益表达、利益结合、政策制定、政策执行
(三)政策功能层次:政策输出、政策结果、反馈
在他看来,政治系统所拥有的这三个层次十项功能具有普遍性。因此在这种“普遍性功能”,使得结构功能分析法为各种——不同政治系统之间的共时性比较——和——同一政治系统的历时性比较——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论意义上的工具。正是由于结构功能分析方法在比较政治上的优势, 60年代中期它开始成为西方政治学中风靡一时的分析方法之一。
比如杨阳老师今天在课就从系统论的角度考察政治文明发展,中国历史上的"政教合一"的这种政治系统有其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还有最近在读的书是艾森斯塔得的《帝国的政治体系》,它也用的结构功能主义方法论比较分析的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历史上的官僚帝国,从而证实帝国政治体系得以演生和存续的条件。
3 以多伊奇为代表的政治系统的信息沟通理论
多伊奇是政治沟通理论的鼻祖,他认为政治系统对环境的适应与控制通过沟通得以完成,因此他将政治沟通比作“政府的神经”。这一理论的具体应用就不说了。
值得注意的是,前面提到的伊斯顿的政治系统模型中的政治过程,我们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可以看作是有目的的政治信息在各结构间的传递和处理过程,这样一来,政治系统就转变为了一个沟通系统了。
政治系统论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方法论研究视角,它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将政府与社会相联系,已然成为学术史上不可忽视的里程碑。
但是在我实际操作这一分析法的时候,也感到了这一方法论的有两大硬伤
(一)政治系统论学者的研究是一种宏观上的子系统之间互动,缺乏对政治系统的微观模式和功能的进一步探讨,当然更无法完备地穷尽每一种模式;
(二)它将政治系统看作是一个由目标导向的自我驾驭系统,忽视了现实中其他系统要素的反控制要求。
所以,我觉得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是要尽量避免这些不足,或者为这种不足寻求一种解决途径。
ps:至于参考文献,只有两本<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和<布莱克威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很基本的,呵呵.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