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迟到百年的真相——写在光绪百年祭日之际

(2008-11-04 11:41:15)
标签:

光绪

祭日

真相

杂谈

分类: 习作·评论

清德宗,名爱新觉罗· 载湉(公元1871-1908年),道光帝的第七子醇亲王奕寰的儿子,慈禧太后外甥。同治皇帝病死后继位。为清入关第九帝,在位34年,死于急性胃肠性砒霜中毒,终年38岁。葬于崇陵,庙号德宗景皇帝,史称光绪皇帝。

迟到百年的真相——写在光绪百年祭日之际


    光绪逝于公元1908年11月14日,历史的车轮轧涅而过,他的百年祭日也快到了。

2008年11月2日,距离光绪百年祭日的12天,国家清史工程编纂委员会公布一份采用现代刑侦和高科技手段检测的万字报告,其利用“中子活化”、“X射线荧光分析”“原子荧光光度”等一系列现代专业技术手段得出的结论为:光绪帝突然“驾崩”系急性胃肠性砒霜中毒所致。

这是一个迟到了百年的真相吧。

关于光绪的死因近百年来众说纷纭,一直都是近代史上的一桩谜案,有人总结光绪之死至少有8个版本:关于慈禧下毒的、袁世凯下毒的、李莲英下毒的、死于花柳病的、死于毒疮的、死于天花的、死于严重遗精的、体弱病亡的.之前学界对这一问题的主流看法一般是最后一种:病死。我放个马后炮吧,觉得这种说法有美化历史之嫌。光绪与慈禧两人的死之间相隔仅20个小时,至少说明俩人的死之间有很大的相关性。光绪的身体再弱,也弱不过病入膏肓的老太后吧,且还是突然驾崩。而至于死于花柳病、毒疮、天花、严重遗精这些说法,也是在太类似街头小巷里的皇宫艳史的情节了。这次的鉴定结果给了光绪死因一个确定性的答案。但究竟是谁对光绪下了毒,我这种史学门外汉还是不参与瞎说了。

 

看到光绪吧里这两天许多的祭奠的文字。

光绪是一个颇具魅力的历史人物。他是一个失败的皇帝,权力的角斗中只能扮演着懦弱的傀儡;同时他也是一场悲剧里的英雄,至少他一直在抗争,一直在尝试,艰难求生的环境下,忍辱负重和英雄挺身可能一样不易,一样值得敬仰。再加上这个皇帝堪称“清朝最帅的皇帝”的俊秀的外形,与珍妃那段“半泓秋水凝寒碧,血花犹泛胭脂色.妾心井水自不波,六飞一去无消息.”的爱情故事,光绪皇帝,留下的也许不仅仅是历史的功绩。

贴吧里的“久美0809 ”说“今天我明白了,他没有放弃过,他一直在坚持,不管他经历了怎样的痛和苦,他是存了信念和希望的,他没有毁在寂寞和病痛里,没有毁在压迫和囚禁中!他一直坚持到了最后,到了他的皇爸爸或是其他人不得不除掉他的最后!”

还有人在假设这场悲剧没有发生会怎样,“淮王旧日身畔人 ”说“不是一个人的命运,而是由一个人的命运变化,所引起的相关其他人物、事物发展的轨迹变化,所导致的后来一系列事件的变化。类似蝴蝶效应。 ”

更多的fans仅仅是祭奠。

 

其实,真相知道了又能怎样呢?历史没有如果,不能假设。即使光绪在那么多人置他于死地的情况下真的没有死,没有了皇爸爸,权力就能回到他的手中吗?被架空的皇帝仅仅依靠着几个文人就能改变历史吗?

 

转眼百年,光绪之死,留给我们的,是一声历史的叹息。

 

 

 

链接以前写的一篇博文:《光绪----台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

 

历史习惯赞叹英雄。 
我却反反复复记起,你孤独离去的背影。 
斜阳下,清癯沉默。 
长歌当哭。 
你闭上眼,不忍听,秦腔悲凉,悬于远空。 
终于明了,恻隐的情绪,暗藏于恐惧。 
恐惧,回首风里雨中三十余载人生原来就是秦腔一曲,孤鸣天际。 
曾经,陪你一路兼程的人,早已退场。 
剩下你站在陈旧衰败的舞台面无表情的扮演傀儡。 
一切美好都过去了。 
虽然脚下的戏台也曾有过汉武帝、唐高宗、清太祖们轰轰烈烈的粉墨登场。 
只是,时间无声漫过所有。 
你猝然倒下。 
嬴弱的身躯最终没能撑过炮火硝烟里这场无情的角斗。 
睡吧,躺在崇陵冰凉的地宫里也许就再也听不到那些残忍冷酷的蜚短流长。 
石板轰然关闭。 
转眼已是百年。 
某一天,在一本西方人的遗著里偶尔读到你的眼神,空灵。 
方才体会。 
风浪飘摇里,忍辱负重和英雄挺身其实是一样的艰涩不易,一样的值得仰敬。 
端魂桥前,你可曾喝了孟婆那碗汤? 
岁月飞逝。 
转世轮回中,不要忘记陪你走过一程的人。 
或许还等在那里。 

 

近日针对不少人的质疑,再写此博文,请探讨

<光绪的历史功绩?----答某些人的质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