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主表

(2018-01-11 10:33:56)
标签:

企业

所得税

年度

申报

分类: 税务知识篇

A100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

行次

类别

       

   

1

利润总额计算

一、营业收入(填写A101010\101020\103000)

 

2

减:营业成本(填写A102010\102020\103000)

 

3

减:税金及附加

 

4

减:销售费用(填写A104000)

 

5

减:管理费用(填写A104000)

 

6

减:财务费用(填写A104000)

 

7

减:资产减值损失

 

8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9

加:投资收益

 

10

二、营业利润(1-2-3-4-5-6-7+8+9)

 

11

加:营业外收入(填写A101010\101020\103000)

 

12

减:营业外支出(填写A102010\102020\103000)

 

13

三、利润总额(10+11-12

 

14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

减:境外所得(填写A108010

 

15

加:纳税调整增加额(填写A105000

 

16

减:纳税调整减少额(填写A105000

 

17

减: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填写A107010

 

18

加:境外应税所得抵减境内亏损(填写A108000

 

19

四、纳税调整后所得(13-14+15-16-17+18

 

20

减:所得减免(填写A107020

 

21

减: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填写A106000

 

22

减: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填写A107030

 

23

五、应纳税所得额(19-20-21-22

 

24

应纳税额计算

税率(25%

 

25

六、应纳所得税额(23×24

 

26

减:减免所得税额(填写A107040

 

27

减:抵免所得税额(填写A107050

 

28

七、应纳税额(25-26-27

 

29

加: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填写A108000

 

30

减:境外所得抵免所得税额(填写A108000

 

31

八、实际应纳所得税额(28+29-30

 

32

减:本年累计实际已缴纳的所得税额

 

33

九、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31-32

 

34

其中:总机构分摊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填写A109000)

 

35

财政集中分配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填写A109000)

 

36

总机构主体生产经营部门分摊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填写A109000)

 

 


A100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
填报说明

本表为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企业应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下简称税法)、相关税收政策,以及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的规定,计算填报纳税人利润总额、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等有关项目。

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及应纳所得税时,企业会计处理与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当按照税收规定计算。税收规定不明确的,在没有明确规定之前,暂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计算。

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一)表体项目

本表是在纳税人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减纳税调整等金额后计算出“纳税调整后所得”。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包括收入类、扣除类、资产类等差异)通过《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集中填报。

本表包括利润总额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纳税额计算三个部分。

1.“利润总额计算”中的项目,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计算填报。实行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分行业会计制度纳税人其数据直接取自利润表;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纳税人其数据取自收入支出表;实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纳税人其数据取自业务活动表;实行其他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纳税人,根据本表项目进行分析填报。

2.“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和“应纳税额计算”中的项目,除根据主表逻辑关系计算的外,通过附表相应栏次填报。

(二)行次说明

1-13行参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填写。

1.1行“营业收入”:填报纳税人主要经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取得的收入总额。本行根据“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的数额填报。一般企业纳税人根据《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10)填报;金融企业纳税人根据《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20)填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等纳税人根据《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A103000)填报。

2.2行“营业成本”项目:填报纳税人主要经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发生的成本总额。本行根据“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的数额填报。一般企业纳税人根据《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A102010)填报;金融企业纳税人根据《金融企业支出明细表》(A102020)填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等纳税人,根据《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A103000)填报。

3.3行“税金及附加”:填报纳税人经营活动发生的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本行根据纳税人相关会计科目填报。纳税人在其他会计科目核算的税金不得重复填报。

4.4行“销售费用”:填报纳税人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本行根据《期间费用明细表》(A104000)中对应的“销售费用”填报。

5.5行“管理费用”:填报纳税人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发生的管理费用。本行根据《期间费用明细表》(A104000)中对应的“管理费用”填报。

6.6行“财务费用”:填报纳税人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发生的筹资费用。本行根据《期间费用明细表》(A104000)中对应的“财务费用”填报。

7.7行“资产减值损失”:填报纳税人计提各项资产准备发生的减值损失。本行根据企业“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上的数额填报。实行其他会计制度的比照填报。

8.8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填报纳税人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负债,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和套期业务中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本行根据企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数额填报,损失以“-”号填列。

9.9行“投资收益”:填报纳税人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确认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根据企业“投资收益”科目的数额计算填报,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纳税人根据“其他收入”科目中的投资收益金额分析填报,损失以“-”号填列。实行其他会计制度的纳税人比照填报。

10.10行“营业利润”:填报纳税人当期的营业利润。根据上述项目计算填列。

11.11行“营业外收入”:填报纳税人取得的与其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的金额。一般企业纳税人根据《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10)填报;金融企业纳税人根据《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20)填报;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或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纳税人根据《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A103000)填报。

12.12行“营业外支出”:填报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的金额。一般企业纳税人根据《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A102010)填报;金融企业纳税人根据《金融企业支出明细表》(A102020)填报;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或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纳税人根据《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A103000)填报。

13.13行“利润总额”:填报纳税人当期的利润总额。根据上述项目计算填列。

14.14行“境外所得”:填报纳税人取得的境外所得且已计入利润总额的金额。本行根据《境外所得纳税调整后所得明细表》(A108010)填报。

15.15行“纳税调整增加额”:填报纳税人会计处理与税收规定不一致,进行纳税调整增加的金额。本行根据《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调增金额”列填报。

16.16行“纳税调整减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处理与税收规定不一致,进行纳税调整减少的金额。本行根据《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调减金额”列填报。

17.17行“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填报属于税收规定免税收入、减计收入、加计扣除金额。本行根据《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A107010)填报。

18.18行“境外应税所得抵减境内亏损”:当纳税人选择不用境外所得抵减境内亏损时,填报0;当纳税人选择用境外所得抵减境内亏损时,填报境外所得抵减当年度境内亏损的金额,用境外所得弥补以前年度境内亏损的,填报《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A108000)。

19.19行“纳税调整后所得”:填报纳税人经过纳税调整、税收优惠、境外所得计算后的所得额。

20.20行“所得减免”:填报属于税收规定所得减免金额。本行根据《所得减免优惠明细表》(A107020)填报。

21.21行“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可在税前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数额,本行根据《企业所得税弥补亏损明细表》(A106000)填报。

22.22行“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填报根据税收规定应抵扣的应纳税所得额。本行根据《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明细表》(A107030)填报。

23.23行“应纳税所得额”:金额等于本表第19-20-21-22行计算结果。本行不得为负数。按照上述行次顺序计算结果本行为负数,本行金额填零。

24.24行“税率”:填报税收规定的税率25%

25.25行“应纳所得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23×24行。

26.26行“减免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按税收规定实际减免的企业所得税额。本行根据《减免所得税优惠明细表》(A107040)填报。

27.27行“抵免所得税额”:填报企业当年的应纳所得税额中抵免的金额。本行根据《税额抵免优惠明细表》(A107050)填报。

28.28行“应纳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25-26-27行。

29.29行“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按照我国税收规定计算的应纳所得税额。本行根据《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A108000)填报。

30.30行“境外所得抵免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来源于中国境外所得依照中国境外税收法律以及相关规定应缴纳并实际缴纳(包括视同已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性质的税款(准予抵免税款)。本行根据《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A108000)填报。

31.31行“实际应纳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当期的实际应纳所得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28+29-30行。

32.32行“本年累计实际已缴纳的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本纳税年度已在月(季)度累计预缴的所得税额,包括按照税收规定的特定业务已预缴(征)的所得税额,建筑企业总机构直接管理的跨地区设立的项目部按规定向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预缴的所得税额。

33.33行“本年应补(退)的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当期应补(退)的所得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31-32行。

34.34行“总机构分摊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的总机构按照税收规定在总机构所在地分摊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本行根据《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年度分摊企业所得税明细表》(A109000)填报。

35.35行“财政集中分配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的总机构按照税收规定财政集中分配本年应补(退)所得税款。本行根据《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年度分摊企业所得税明细表》(A109000)填报。

36.36行“总机构主体生产经营部门分摊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的总机构所属的具有主体生产经营职能的部门按照税收规定应分摊的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本行根据《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年度分摊企业所得税明细表》(A109000)填报。

二、表内、表间关系

(一)表内关系

1.10行=第1-2-3-4-5-6-7+8+9行。

2.13行=第10+11-12行。

3.19行=第13-14+15-16-17+18行。

4.23行=第19-20-21-22行。

5.25行=第23×24行。

6.28行=第25-26-27行。

7.31行=第28+29-30行。

8.33行=第31-32行。

(二)表间关系

1.1行=表A1010101行或表A1010201行或表A1030002+3+4+5+6行或表A10300011+12+13+14+15行。

2.2行=表A1020101行或表A1020201行或表A10300019+20+21+22行或表A10300025+26+27行。

3.4行=表A10400026行第1列。

4.5行=表A10400026行第3列。

5.6行=表A10400026行第5列。

6.9行=表A1030008行或者第16行(仅限于填报表A103000的纳税人,其他纳税人根据财务核算情况自行填写)。

7.11行=表A10101016行或表A10102035行或表A1030009行或第17行。

8.12行=表A10201016行或表A10202033行或表A10300023行或第28行。

9.14行=表A10801014列合计-11列合计。

10.15行=表A10500045行第3列。

11.16行=表A10500045行第4列。

12.17行=表A10701031行。

13.18行:

1)当A10000013-14+15-16-17行≥0,18行=0

2)当A10000013-14+15-16-170且表A1080005列合计行≥0,A1080006列合计行>0,18行=表A1080005列合计行与表A10000013-14+15-16-17行绝对值的孰小值;

3)当A10000013-14+15-16-170且表A1080005列合计行≥0,A1080006列合计行=0,18行=0

14.19行=表A10000013-14+15-16-17+18行。

15.20行:

当第19行≤0时,本行填报0

当第19行>0时,

1A107020表合计行第11列≤表A10000019行,本行=表A107020合计行第11列;

2A107020表合计行第11列>表A10000019行,本行=表A10000019行。

16.21行=表A1060006行第10列。

17.22行=表A10703015行第1列。

18.26行=表A10704032行。

19.27行=表A1070507行第11列。

20.29行=表A1080009列合计。

21.30行=表A10800019列合计。

22.34行=表A10900012+16行。

23.35行=表A10900013行。

24.36行=表A10900015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