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内蒙古旅行鄂伦春原创摄影泡鱼儿的博客浪迹 |
分类: 鱼の影像志—我的摄影作品 |
俗话说“数九寒天,冷在三九”,进入三九,正是一年之中最冷的季节。在零下三十多度的鄂伦春,我们迎着初升的朝阳,向天空泼洒一杯开水,相机清楚的记录下了水从液体变成固体的瞬间美景。

早上7点,鄂伦春的天还没有亮,我们一行六人从酒店出发,准备前往郊区的甘河一带拍摄日出。日出和日落时分,被认为是一天中最神秘的时刻。此时的太阳光线角度低,色调变化多端,令天空的色彩变幻极为丰富,是摄影人最向往的挑战。
我们踏着晨光,穿过一座不知名的村子,踩着没过小腿的雪,爬上村西的一座小山头,等候日出。
似乎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段与雪有关的情缘。那一缕缕炊烟,简直就是记忆深处的故乡。

金色的朝阳下,有熟悉的田野,熟悉的炊烟,熟悉的小院。

我似乎听见了母亲抱着柴禾推门走进厨房燃起灶火的声音。那随风飘散的是一缕缕炊烟,随之而来的是魂牵梦萦的乡愁。

一群马儿踏着朝阳,欢快地走出村子。怎么脑子里竟然闪出的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样的诗句~~

在这个村子拍摄日出的时候,无意中发现远处若隐若现地飘着一层雾,一问,说是甘河。在这种天气条件下,有雾必定有雾淞。于是小伙伴们决定第二天早上再去这里看看。运气超好,我们赶上了绝美的雾淞日出。
甘河是嫩江的主要河流,发源于大兴安岭山脉东侧沃其山麓,流经鄂伦春自治旗、加格达奇区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每年11月上中旬,甘河开始进入冰冻期,直到4月中下旬才开河,冰期近半年之久。
天色渐亮,远处的天空呈现出淡淡的玫瑰色。
我们沿着河道逆流而上,水面上雾气蒸腾,呈
S形或Ω形的河道弯弯曲曲,接连不断,水泡子星罗棋布。甘河谷坡为20°至40°,谷底宽为3~4公里,呈梯形或浅槽形河谷。地势低洼,河水环抱,冷热空气相交,这些独特的地理环境正好为雾凇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升腾的水雾遇到寒冷的空气,在树上瞬间凝结为霜花。在气象学上,它还有个洋气的名字,叫“雾淞”。
“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说的便是雾凇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过程。
三九严冬,鄂伦春的气温白天都在零下三十几度,而甘河水的温度却在零上3到4度。每当夜幕降临,气温急剧下降。河面上,热气蒸腾,白雾袅袅;河谷中,茂密的树丛冰冷如铁,在凛冽的寒风雾气中摇曳飘荡。雾气掠过冰冷的树枝,瞬间凝结成冰霜。
河谷中的树梢上挂满了洁白晶莹的霜花,迎风吹拂,银丝闪烁,呈现出一种野性之美。
一段枯木静静地躺在冰面上,身下是慢慢流淌的小河,雪花轻轻飘落,霜花悄然开放……
在冰天雪地里,好像能听见霜花迎风绽放的声音。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日开。
一场风雪,万种风情。且不说把酒一盏,拥炉自坐,饮酒赏雪时那份快意,更不论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诗情画意,单单踏走在那厚厚的白雪上,听那脚下发出的“吱吱”声,你就陶醉了。
冬日的阳光洒在结满雾淞的树梢上,暖暖的,格外的轻静,我恍惚间看到一位牵着马挎着枪的猎人从对岸的小岛走出来。
在河谷之上,到处流传着古老的故事,鄂伦春人一匹马、一杆枪、一只猎犬,一年四季追赶着狍子、野鹿,被赞颂成佳话……
驻足寒江,感受冬日的暖意。遥望枝头凝霜挂雪,戴玉披银,成群结队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嬉戏吵闹着,在冬的风景里细数流年。
前一篇:【宁夏】中卫,三大聋子修高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