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城·胡同印象之烟袋斜街

(2010-12-31 14:51:13)
标签:

胡同

北京

烟袋斜街

旧鼓楼大街

什刹海

人文

纪实

泡鱼儿的博客

旅游

分类: 鱼の影像志—我的摄影作品

■京·城·胡同印象之烟袋斜街  

十一月初,在北京参加广州亚运会实况大使决赛。比赛结束后,非常荣幸地在五棵松见到了慕名已久的广顺园主唐绣儿葵儿共乐壶天北京老夏庚王虎妹莉十足等诸位老师。席间,园主老师说,有时间你去胡同里转转吧。

    到了北京,自然是要去胡同里看看的。拥挤的交通、高耸的大厦、繁华的街道,各个地方都差不多一个样。漫步在东单、西单的宽窄胡同里,德胜门内大街、鼓楼大街附近的旧街老巷里,那种淳厚的人文历史气息是你在故宫、天坛、八达岭长城、琉璃厂那些叫卖旅游产品的小贩身上找不见的。

    胡同,一般定义为“两排民宅间相对的巷道”。有元一代,从蒙古话“水井”一词儿演化出了一个非常形象的城市街巷新名词,叫“胡同”。关汉卿杂剧《单刀会》中,就有“杀出一条血胡同来”的戏词;元大都“三月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胡同”,29条胡同中的砖塔胡同,靠着元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中的一句对白——“你去兀那羊市角头砖塔儿胡同总铺门前来寻我”,成为北京胡同之根。

    我决定到旧鼓楼大街去转转。旧鼓楼大街位于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古城中轴线鼓楼、钟楼西侧,处在旧城的中心区,烟袋斜街、南锣鼓巷等有名的胡同都聚集在这里。

    坐上地铁,出鼓楼大街站,沿着旧鼓楼大街,进入地安门外大街,经鼓楼往西南方向前行,拐个角,北京城最古老的一条斜街胡同——烟袋斜街便到了。烟袋斜街处在鼓楼和什刹海之间,它东起地安门大街,西至小石碑胡同与鸦儿胡同相连,北起大石碑胡同,南到前海北沿,为东北西南走向,出西南口拐弯就可看到著名燕京八小景之一的“银锭观山”。

    烟袋斜街街道长约300米,宽5米至6米。别看街面不大,但它在老北京人心里的名声可不小,其街名也颇有说头。此街原名“鼓楼斜街”,始建于元朝,明代称“打鱼斜街”。据清乾隆年间刊刻的《日下旧闻考》一书记载,在斜街的东口路北曾有一家烟袋铺,门前竖着一个木雕大烟袋当幌子,足有一人多高,粗如饭碗一般,金黄色的烟袋锅上还系着条红绸穗,远远就能看到,十分的醒目。除此之外,烟袋斜街本身就宛如一只烟袋。细长的街道好似烟袋杆儿,东头入口像烟袋嘴儿,西头入口折向南边,通往银锭桥,看上去活象烟袋锅儿。此街也由此得名“烟袋斜街”而流传至今。当时积水潭是通惠河漕运的终点,烟袋斜街紧邻漕运码头,以商业为主的街区逐步繁荣起来,清末这里主要经营烟具、装裱字画和古玩玉器。如今的烟袋斜街并没有因修整而失去其传统的胡同肌理,前店后居式的四合院或三合院建筑风格基本保持原样。

    行走在街道上,看着不同肤色的游客,用着不同的语言,寻觅着各式带有深刻时代烙印的玩物饰品,其浓郁的市井风情,忽然有了一种让你不知道身处何时的感觉。

    “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无名的胡同赛牛毛。”北京青砖灰瓦笼罩下的胡同文化几乎遍地是金,一条偏僻的小巷,一个奇怪的街名,说不定就蕴涵着一段令人神往的故事,或与一位声名远播的人物有所关联。在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高楼大厦深处,传统的胡同街区铭刻着这座城市几百年来的历史记忆。

    这些胡同无疑是值得我们坚持用手中的镜头长期纪录下去的。

    时间仓促,只是走马观花,恳请老师们批评指正。祝新年快乐!

使用器材:相机 尼康D700 镜头16-35/F4 XGP80-200/F2.8 前景音乐:四合大院

 


■京·城·胡同印象之烟袋斜街


■01 旧鼓楼大街位于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古城中轴线鼓楼、钟楼西侧,处在旧城的中心区,烟袋斜街、南锣鼓巷等有名的胡同都聚集在这里。


■京·城·胡同印象之烟袋斜街
■02 一名三轮车夫在鼓楼前招揽游客。


■京·城·胡同印象之烟袋斜街
■03 地安门外大街上的百年老字号稻香村店,稻香村创始于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取曹雪芹名著《红楼梦》中大观园的稻香村为名。


■京·城·胡同印象之烟袋斜街
■04 蓝天、白云、树木、胡同口。


■京·城·胡同印象之烟袋斜街
■05 胡同是老北京的血脉,流淌着几百年的悠悠往事。叫上一辆三轮车,在胡同里穿梭,就如同在读老北京的历史,你会体会到鲜活而古老的京韵。

 

■京·城·胡同印象之烟袋斜街
■06  烟袋斜街口的简介。一条街的形成,往往经过几十年、几百年,其间留有不同时代的痕迹,反映不同时代的经济、文化、社会风习等内涵。北京的烟袋斜街就是这样一条古老的商业街。20世纪60年代在烟袋斜街附近,曾发现元代海子的石驳岸遗迹,可知烟袋斜街是由元代海子的东北岸淤积而成的,沿着海子岸边逐步发展,致使街道走向形成斜街。


■京·城·胡同印象之烟袋斜街
■07 烟袋斜街中段的广复观。广复观为明天顺三年(1459年)彭姓太监舍宅始建,应为此地现存的早期建筑。明李东阳《西涯杂咏十二首》有《咏广福观》诗云:飞楼凌倒景,下照清澈底,时有步虚声,隋风渡湖水。李东阳家位于今什刹海前海西南端(今三座桥一带),当时可以看见广福观在水面上的倒影,可见当时广福观西侧还是湖水环绕,也说明烟袋斜街中段形成于明代中叶。


■京·城·胡同印象之烟袋斜街
■08 烟袋斜街26号,麟童阁烟斗店。清兵入关后,大多有吸烟的嗜好,烟铺也随之兴盛起来。鼓楼斜街东口内山西人开起了烟袋铺专卖。门外立有巨大的烟袋招幌,十分引人注目。老北京曾有句歇后语:“鼓楼前的大烟袋——一窍不通”,正是因烟袋铺的招幌而产生了烟袋斜街的俗称。

 

■京·城·胡同印象之烟袋斜街


■09 进入烟袋斜街东口约40米,其两侧房基均高出地面1米多,故东口内的店铺都在高台阶上。


■京·城·胡同印象之烟袋斜街
■10 而在斜街向西北的大石碑胡同南口处,房基渐比路面高0.5米;从斜街中部南侧至义溜河沿处,路面形成慢坡。

 

■京·城·胡同印象之烟袋斜街
■11 烟袋斜街与大都城原规划的棋盘式街巷不同,它的形成与什刹海的河岸变迁密切有关。大约在元末形成了烟袋斜街的东段,距今800多年,明初向西延伸至中段,清朝中叶扩展至银锭桥附近。其南还有“白米斜街”,也是由元代海子之东南岸淤积后逐渐形成的。


■京·城·胡同印象之烟袋斜街
■12 烟袋斜街从古至今一直是条很有特色的商业街,百货杂陈,店铺林立。烟袋斜街东口北侧把角,原为洪吉南纸店,现在是吉野家餐馆。斜街东口南侧为公和魁清真饽饽铺,现在是鼓楼情饭庄。对面路北就是山西人开设的一连两家烟袋铺:恒泰号和双盛泰,现在是咖啡馆和服饰店。紧靠烟袋铺是一间钟表专修铺,现在是印字号服饰店。

 

■京·城·胡同印象之烟袋斜街

 

■13 梁实秋晚年在台湾写的散文,里面有这样一句,“要是没有豆汁儿和大冰糖葫芦,那还是北京吗?”冰糖葫芦,已经成了老北京的象征。虽然如今全国各地到处都有,但要论地道,论文化,非北京莫属。

 

■京·城·胡同印象之烟袋斜街

 

■14 街头上吃烤鸭的游客。提起北京的代表美食,人们总想到烤鸭。烤鸭家族中最辉煌的要算是北京全聚德了,是它确立了烤鸭家族的北京形象大使地位。

   

■京·城·胡同印象之烟袋斜街

 

■15 潮人也是浮云,也需要填饱肚皮。

 

■京·城·胡同印象之烟袋斜街
■16 琳琅满目的工艺品。


■京·城·胡同印象之烟袋斜街
■17 时代的印记。


■京·城·胡同印象之烟袋斜街
■18 市场大潮汹涌澎湃,架上这些相机无一生存,如今已成廉价收藏品。


■京·城·胡同印象之烟袋斜街
■19 想起一首诗: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京·城·胡同印象之烟袋斜街
■20 喜庆的木偶。


■京·城·胡同印象之烟袋斜街


■21 街头的小本生意。

 

■京·城·胡同印象之烟袋斜街

 

■22 透过玻璃窗的中国元素。

 

■京·城·胡同印象之烟袋斜街

 

■23 吹糖人是旧时北京的一个行业,北京话为“吹糖人儿”。小贩们肩挑挑子走街串巷,挑子一头是一个带架的长方柜,柜子下面有一半圆形开口木圆笼,里面有一个小炭炉,炉上有一个大勺,中间放满了糖稀(据说是麦芽糖溶化所得)。

 

■京·城·胡同印象之烟袋斜街

 

■24 拿着国旗的小男孩,只看帽子,有点清末儿童的味道,哈哈。

 

■京·城·胡同印象之烟袋斜街

 

■25 云南纳西婆婆店开到了烟袋斜街。

 

■京·城·胡同印象之烟袋斜街

 

■26 在烟袋斜街你可以不去看琳琅满目的饰品,也可以不去欣赏后海的风景,如果有时间,你可以找家咖啡店坐下来,喝喝茶、品品酒,或者你也可以和老板聊一聊关于烟袋斜街的陈年旧事。


■京·城·胡同印象之烟袋斜街

 

■27 俯下身与宠物窃窃私语的醉酒女子。

 

■京·城·胡同印象之烟袋斜街
■28 卫兵?!


■京·城·胡同印象之烟袋斜街
■29 烟袋斜街上有很多个性的印字店。

 

■京·城·胡同印象之烟袋斜街
■30 胡同里有很多以外国游客为主要客户的民族工艺品商店和各色酒吧。

 

■京·城·胡同印象之烟袋斜街
■31 “如果时光是记忆的橡皮,我希望自己从来没有使用它。”烟袋斜街是条诱人的胡同,夜色下的斜街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京·城·胡同印象之烟袋斜街
■32 请不要照相,我对店主人说,我拍一张,立此存照。


■京·城·胡同印象之烟袋斜街

 

■33 沿街的各种小物件、各色饰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京·城·胡同印象之烟袋斜街

 

■34 烟袋斜街49号,永兴阁,一个吸引我长时间驻足的地方。从门脸到店中,每个物件都透着浓浓的老北京感觉,这感觉不在看似衰破的门框,而在静静品味。

 

■京·城·胡同印象之烟袋斜街
■35 喧闹的烟袋斜街角,一家卖火柴的店铺。这里的火柴都是成套出售,每种风格都有不同的包装,从古典名著到伟人生平;从体坛风云到兵器大全……有意思的是不仅外包装丰富,连火柴杆也有除了纯木色以外的其它颜色,同样火柴头也不只有红色。儿时记忆中,我们把火柴叫作“洋火”。那时候的火柴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几分钱一盒的小火柴,生火做饭全靠它。

 

■京·城·胡同印象之烟袋斜街

 

■36 一家四合院门口的杂货店。


■京·城·胡同印象之烟袋斜街
■37 夜色,酒巴。

■京·城·胡同印象之烟袋斜街
■38 好吃的东西永远是最诱惑人的。


■京·城·胡同印象之烟袋斜街

 

■39 拆,马上就拆。这个看的我心头一紧。

 

■京·城·胡同印象之烟袋斜街

 

■40 2010年最后一篇博文,恭祝朋友们新年吉祥,万事如意!

 


    本博客日志新浪博客原创首发,版权属泡鱼儿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任何网站、媒体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复制,或利用其它方式下载使用。媒体采用或商业用途请用以下方式联系:

Email:cffc119@sina.com

QQ:535026849

QQ:491288599

MSN:paoyuer@live.c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