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善水文轩
善水文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6,472
  • 关注人气:11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苦茶心

(2006-07-16 22:43:26)
标签:

淇奥

善水文轩

来今雨轩

清苦茶心

情感

分类: 原创散文

 

我本不喜欢喝茶的,到今天仍是如此。但若仅是去品,就可以接受了。吾之观茶,大凡意境有两种:喝与品。喝茶是一种解渴,而品茶则是一种静心。所以茶对于我这心性本淡的人来说,与其言“喝”,不如说是在用心来品悟。


    先言茶道。中国的茶道,讲究中庸。何为“中庸”?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中庸。中庸既是一个抽象的哲学概念,也是一个具体的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所谓“中庸”,按儒家创始人孔子自己的解释就是“不偏不倚”、“执其两端而折之”。也就意为善于调节自己的精神状态,不能性格偏激走极端,要心平气和,进退有节,待人有礼。中庸——体现出中国茶道千年发展的精髓。北宋皇帝赵徽宗所著的《大观茶论》了。开篇就明确提出:“至若茶之为物,擅瓯越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至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这段话指出了这样一个含义:大有非高雅之士,不能欣赏茶的佳处之感。


再论茶幅。吾一友酷爱茶道,在西安开办了一家茶艺馆,一日闲聊时,询问我能否推荐一幅匾名高悬于他小店的茶堂之上,我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便是:来今雨轩。这个名字我太熟悉了,它得名于一个典故:唐朝诗人杜甫闲居长安,曾一度被唐玄宗赏识,得官有望。一般达官贵人以为他会前途无量,便主动上门结交,可是他后来没做成官,所以对他就逐渐疏远了。一日,秋雨绵绵,杜甫贫病交迫,适一魏姓故友前去探望,使诗人既感激又伤心,因而作诗一首。诗前有一小序:“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后人便以“旧雨”指“故友”,“今雨”指“新朋”。而一个茶茗之舍,既需旧友登临聊解思忆,更盼新朋扣环气象更新,以“今雨”命名,字意俱佳。


末悟茶德。唐代的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将茶德归之于饮茶人的应具有俭朴之美德,品茶可以缓释人们的疲惫、浮躁,淡化麻木。于是乎很少喝茶的我,偶尔会在萧瑟的夜晚泡了一杯,独坐窗前。这时候的我,是在放逐自己的心,让思绪可以如野马在草原般自由驰骋无拘无束。我追求这份淡然,而没有抛却理想。摒弃了传统喜欢的白开,我在自问自己尝试改变什么?茶茗香浓,入口清苦,而我的心性却喜欢清淡,清苦的茶滋浸透味蕾,可以明目,更可以静心。品茶似乎也是在解读自己的心。我在想:走惯了的人生轨迹,简单的重复,是否也需要一线曲折,略加改变?


窗棂木阁,茶杯在灯光的映衬下透着细腻柔和的光,杯中腾起的烟雾,迷蒙了原本清透的窗,也迷蒙了我本应清净的心。我踽踽而望,一杯清茶,雾腾袅袅,闻之清香,品之清苦,人生感悟,尽在茶语深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