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二波反弹目标位分析

(2012-03-02 15:07:18)
标签:

赚在起跑线

玉名

权重股

主体思维选股法

年报

股市钱规则

国债期货

股票

分类: 股票
 

第二波反弹目标位分析

声明:本文归“新人”玉名博客所有,各位如果要是转载,请注明出处和相关链接,转载于本博客,玉名拜上,谢谢各位。
  本周市场走势一波三折,但最终还是在早评提示的两大利好刺激出现了走强,其实经过了本周行情,整个行情的要点与脉络已经非常清晰了,包括量能方面的放大与缩小,权重股的异动,多头的三张底牌,玉名都给大家进行了一一的分析。今儿就这样的思路,分析下周开启第二次反弹的高度和维系时间。
  技术上,或许股民可能或说突破60日线、120日线重要,但我认为楔形突破以及其所带来的热点、量能的变化更重要。我是使用《赚在起跑线》的“惯性技术趋势分析系统”,均线只是市场平均成本的具象体现,均线本身的被动下降也会带来突破,而且很多时候均线还会反复争夺,方向并不明朗,但大的整理形态突破则不同,因为整理形态最终大多以下跌突破,是源于量能的耗尽,如同一个人登山一样,体力不支就会自然下来,而要想上攻就必须要进行量能补充,所以一般突破都是放量,因此2.27日天量星线是释放出来了三个信号,其中一个信号就是密集套牢区产生整个市场筹码上的松动。但由于本波行情的一个特点就是资金利用特殊的时间效应发动行情,所以虽然堆积了很多的调整要素,但并不是到了行情终结的时间,反而需要不断地推动指数新高来退避调整,当然到最后时间效应结束的时候,所有积累的调整要素都会释放。
  那么当楔形向上突破后,后市就是复制类似2319~3186点行情的一波式模式,以公式计算,2400点是突破的起点,而从2132至2290点所形成的上升三角形左边边长约为150点左右计算,所以突破方向无论上下,之后都会打开150点的运行空间,那么2550点是突破后的坎儿。如果换一种计算的方法,也就是以2319~3186点行情的比对法来看,当时行情出现调整的是在10.18日和10.26日,即指数2970点附近出现了两波短调,有点类似于本波行情的2.27日之后的短调,但很快就又继续了反弹,并且一波冲高到了3186点,行情又维系2~3周左右才结束。这个对于当下行情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参考,也就是说2.27日天量星线是一个标尺,这是行情第一根放量的星线,后面应该还有第二根警示,如果在出现第三次那么就是行情终结。
  此外以此计算高度的话,2970~3186点大约升幅是7%,不过当时量能和主线热点都比较给力,所以套用在当下行情来说幅度应该是5%左右,那么以2448~2459点缺口处产生的振荡起点来算,那么向上突破的极限位置在2570点附近。那么无论是2550点也好,还是2570点也罢,玉名认为股民必须要认识到一点,那么就是后期行情是在构筑一波式反弹的顶部区间,也就是说后市再创新高的行为不是说让行情延续更久,反而是为了更好地派发终结一波式反弹行情,特别是在3月第三周之后,要格外注意指数的风险。这其实也能解释很多股民心中的疑问,那么就是为什么每次指数总是该调不调,而且即便下跌也没有出现个股的大跌,原因很简单,时机未到。投机型品种还没有到疯狂的时候,主力资金还没有赚够,特别是两会效应在即,还有给资金表演的舞台和运作的时机,所以对于股民来说,没有什么好犹豫的了,就是尽快抓紧这段时机,跟随主力资金一样,挖掘题材股,将年初的利润赚到手再说,正所谓家有余粮心里不慌,就算你后面再走出怎样复杂的行情,年初打下了盈利基础,就有了回旋操作的余地。题材股方面,我还是继续主导我个人比较熟悉的年报板块——交运板块,本周多只个股再创新高,特别是今天一汽轿车拉动整个汽车行业个股走强,也是的玉名挖掘的交运板块个股近8成都实现了新高,可继续守股,此外核电题材也值得股民注意,而水利和农业的两会题材会有反复活跃,但只要涨起来就不要追高,而是以伏击为主,上涨即可短线抛出。

第二波反弹目标位分析

点击观看“股市赢利三部曲”系列书籍:3 《赚在起跑线》之八大实战系统,2《股市钱规则》,1《主体思维选股法》 

 

如果各位对个股和大盘有问题探讨,看玉名的“图解股指期货”可加新浪微博和空间http://weibo.com/wwhuahuayhttp://t.cn/hp5Vh提问,看直播和最新的千股千评文章~

 

新浪博客改版了,股票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lm/stock  和财经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lm/financ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