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变盘周主力大搞迷魂阵的原因

(2011-01-12 07:35:58)
标签:

财经

长阳

玉名

变盘

大资金

股票

分类: 股票

变盘周主力大搞迷魂阵的原因

声明:本文归“新人”玉名博客所有,各位如果要是转载,请注明出处和相关链接,转载于本博客,玉名拜上,谢谢各位。
  周初玉名给出了大家三点策略以应对本周变盘窗口的开启:即做好股指振幅加大的准备,明确止损和止盈位;板块间跷跷板效应成为多头最大的弱点,需继续观察;主力方向不明在暗处,我亦以静制动,不要先于市场和主力资金表态,否则易做反。因为如今市场的涨跌还不是关键,重点是之后市场方向的选择,以及主力会将大资金投入何方,这才是关键。
资金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本周注定是动荡的一周,从时间周期角度来看,如今来到了11.17日构成止跌振荡平台的末端,由于之前连续5周历史天量的成交,造成了上面有数万亿元的巨大套牢区,收复这里必须要有市场板块的合力,以及资金的齐心协力方能有效突破。但此时各路资金实际上是各自打着不同的小算盘。基金是过去一年受伤较深的,在2010年经济恢复之年却创造了历史上接近金融危机的最差战绩,其中尴尬不言自明,而且其代表了仓位较重群体的想法,企图通过拉动市场蓝筹股,希望引发其他资金的关注,这样或者是通过拉高将仓位降下来,回笼资金也图更多的主动,要么就是快速脱离如今敏感区间,拓展获利空间。而类似社保、险资、QFII等其他大资金,仓位并不重,他们的选择就更多了,不急于出手,尤其是并不是在股票方面急于动手,近来在股市缩量振荡之际,股指期货方面仓位上明显有增仓的现象,扣除一些短线盘资金的行为,有相当数量是在做多空双向的对冲操作,就是等待市场大方向出现后的及时加仓跟进,因此如今是处于一个“多事之秋”,关系非常微妙。
在暗处的敌人最可怕
  技术上,之前是在2800~2900点拉锯。振荡平台下方是在2780点附近,极限位置在2750点,而平台上方是在2930点,极限位置是2970点。如今随着变盘时间节点的开启,直接将冲击上下的这两个束缚空间的箱底和箱顶,而一旦突破,那么最近8周来构筑的平台区间将成为新的密集成交区,变成又一个大型的支撑或者阻力区间,所以这是对于股指未来2~3个月方向选择的时间,比较重要。所以我们看到了大资金在此时态度非常暧昧,保持一种中立观望的态度,这样其实更为可怕,因为在明处的敌人 哪怕在强大也有弱点,而处于暗中的敌人,随时可能让整个战局逆转,我们可以对比一线现在的成交量和之前活跃期市场的成交量,相差了两倍多,那么如今成交量制药恢复到原来的6成,即沪深两市成交量突破3000亿元,那么指数很可能出现长阳和长阴,直接贯穿原有100多点的箱体。很显然在变盘节点开启后,技术变得比较苍白,再度说明了此时的涨跌是表象,背后主力的大计划才是关键。
合适的盈利模式就是最好策略
  结合当下的资金面和技术面因素我们可以发现,如今市场处于一个非常大的分歧中,看多、看空的都很多,这样就势必导致这波突破之后,无论哪方获胜另外一方的大批人群就会将方向做错,所以这对股民来说是一个比较微妙的时刻,不要轻易地站在哪一方,而也应该保持中立,这样你首先就避免了大幅亏损的可能性,且保留跟进正确方向的机会,是非常好的盈利模式;而反之,你在此时就提前大资金摆明了态度,你就是用高风险博弈未知的利益,即便成功,你在变盘期间都处于被动,博小利而付出大的风险并不合算。所以此时我们选择守势,坚持之前“冬藏”中的控制仓位观望看似是一种比较“消极”的操作,但却可换来非常多的利益和主动性,反而是最积极的操作。如果有能力的投资者,此时在股指期货开少量套期保值的空单,而在股市方面介入ETF基金,保持较高灵活性的同时,也是非常积极的策略。想了解个股盘后点评,股市个股每日简评供您检索参考,股市机密内参(早盘、收盘、晚间三次更新)点击研究为您操作个股提供工具。

我希望大家留言可以署一个称呼,这样大家交流更加方便。我也好称呼您,对于您的观点也能够连续。其次是文章是我的思路和观点,难免有些不合适您口味,投资就是个性化的事情,见仁见智,博客是我记录自己记录点滴,以及和大家交流、探讨的地方,希望大家从文章中各取所需吧。无论文章观点如何,博您一笑一乐也是好的。玉名一家之言,供您娱乐^_^谢谢大家,欢迎积极探讨,如有事还可以发邮件探讨,有时间可以到 本博首页去看看其他文章,再次祝福大家投资有好运,玉名拜上^_^

行情深入发展,本周两大考验
点击即可免邮购买玉名《选股其实很简单:主体思维选股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