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一季度牛股看后市行情

(2010-04-10 09:27:58)
标签:

证券

股票

玉名

牛股

个股

分类: 财经

从一季度牛股看后市行情

声明:本文归“新人”玉名博客所有,各位如果要是转载,请注明出处和相关链接,转载于本博客,玉名拜上,谢谢各位。
  一季度已经过去了,需要做一个小的总结,同时展望后市行情。一季度沪指下跌了6.63%,其中有超过1110只个股上涨,占A股总数的6成多,不过上涨幅度较少,大多在0~15%的区间,其中有30余只个股涨幅超过50%,可以称为一季度的牛股,其中次新股、重组复牌股占了相当数量,其余全部为题材股。若忽略权重效应,单纯计算个股股价的话,可以发现,虽然股指下降,但全部A股股票平均涨幅为7.7%,算术平均股价已经迅速回升至18.70元,对应沪指点位,应为4900点一线。这里面有因素主要是以下三点:其一,IPO发行新股加速,尤其是新股往往定价较高,从而使得市场平均股价和涨幅提升,这也是造成指数失真现象的原因;其次是资金所决定的,一季度量能较之前下降得很快,即使扣除2月份春节因素,1、3月份也是快速下降之势,资金量,就决定了概念股和题材股成为主要炒作品种,(上涨50%的个股皆出于此类型),那么就出现了股指调整,局部热点异常活跃的背离局面。
  其三,权重股的低迷。指数大部分来自于权重股的走势,而一季度恰恰是权重股经历了下跌,触底横盘,3月底才形成底部突破走势,可以说一季度的大部分时间里,权重股都在调整中,这样也就带动了股指上的一种低迷走势。而探究这里面的因素,实际上还是量能的低迷,量能背后是资金,而决定资金去向的则是政策因素,加息、人民币升值、通胀压力、刺激政策退出等交织在一起,成为了空头的杀手锏,大家回顾一下,一季度中,是多少次市场因为传闻上述因素而出现了恐慌的下跌,而且管理层每辟谣一次,就有一个升级的传闻出现,最后造成了市场心态上的过度敏感,在各种因素中猜来猜去。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认为这样的因素会逐步明朗,后市走势也会清晰起来,同时对于上述介绍的四个因素,我也会在本周玉名财经系列中做专题解读,投资者可以注意观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过去的一季度中,基金实际上也呈现了明显的特征,供投资者研究,1月份、2月份、3月份基金排名经历了大幅的洗牌,这说明市场走势的复杂,对基金来说也是一个难题,只有不断变换思路才能够跟上市场的脚步,稍有停顿,马上就在业绩上体现出来。从逆势上涨的基金(占比不足15%)来看,中小基金榜上有名,大型基金整体表现较差,这是因为中小基金公司投资风格积极主动,操作上灵活性十分突出,对市场的节奏把握能力较好。而那些重仓大盘蓝筹风格的基金,受限于流动性等诸多影响,仓位结构调整并不积极,更多的是处在微调的状态,故而今年以来整体表现不佳。这样的情况同样值得投资者思考,4月份玉名定义为变革之月,不仅是因为其突破3090点箱体,将冲击3175点一线套牢区,彻底向上摆脱自从09年11·24日破位下跌来形成的巨大顶部空间。更是源于市场风格的转换,一季度的机会集中于局部热点的活跃,不仅要把握上涨阶段的节奏,还要精心研究个股,盯盘把握盘面动态,总体操作上难度较大,而一旦风格转换,市场量能再度活跃,那么当整个市场的大机会出现,对于投资者而言,就很容易把握了。因此,投资者当下就是要明确市场振荡上行的大方向,一旦第二套牢区3175点突破,形成新的支撑,那么就意味着股指上升空间的整体打开,目标直指新高,操作上次新高价股和突破底部箱顶的权重股依然是投资者所关注的两条主线,坚定持股待涨策。

 

玉名个人空间:想了解个股盘后点评, 股市个股每日简评供您检索参考, 股市机密内参(早盘、收盘、晚间三次更新)点击研究为您操作个股提供工具。

 

我希望大家留言可以署一个称呼,这样大家交流更加方便。我也好称呼您,对于您的观点也能够连续。其次是文章是我的思路和观点,难免有些不合适您口味,投资就是个性化的事情,见仁见智,博客是我记录自己记录点滴,以及和大家交流、探讨的地方,希望大家从文章中各取所需吧。无论文章观点如何,博您一笑一乐也是好的。玉名一家之言,供您娱乐^_^谢谢大家,欢迎积极探讨,如有事还可以发邮件探讨,有时间可以到 本博首页去看看其他文章,再次祝福大家投资有好运,玉名拜上解析股市当下的四大焦点问题解析股市当下的四大焦点问题解析股市当下的四大焦点问题解析股市当下的四大焦点问题解析股市当下的四大焦点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