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勘透兴衰梦亦真——《红楼梦》的主题(品读红楼之五)

(2018-03-03 02:19:53)
标签:

红楼梦

评论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红楼梦》“滴泪为墨,研血成字”,摄魄追魂,写尽了世情、人情。鲁迅曾有一段关于《红楼梦》命意的著名论述:“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足见《红楼梦》已经成为一部“形象大于思想”,具有丰富而深刻客观意蕴和社会意义的作品,它所蕴涵的客观意义是远远超出作者主观思想之上的。

《红楼梦》开篇即说“大旨不过谈情”。”即“主旨”,即“主题”。但长期以来,研究者站在不同角度,见仁见智,认为《红楼梦》有多重主题。归纳起来,关于《红楼梦》的主题有以下五种说法。

主题一:《红楼梦》是一部历史巨著。

《红楼梦》描写的是乾隆年间、清朝开始走下坡路,曹雪芹借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制度末世的腐朽;同时,通过对“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包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人称《红楼梦》内蕴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因此,对《红楼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

主题二:《红楼梦》是一部爱情小说。

这种观点很流行。认为《红楼梦》是写宝玉、黛玉、宝钗爱情的,或以宝玉、黛玉、宝钗爱情为主并写了更多少男少女情爱的小说。由此认为,《红楼梦》是一部情书。清代有位花月痴人断言:“作是书者,盖生于情,发于情;钟于情,笃于情;深于情,恋于情;纵于情,囿于情;癖于情,痴于情;乐于情,苦于情;先于情,断于情;至极乎情,终不能忘乎情。唯不忘乎情,凡一言一事,一举一动,无不用其情。此之谓情书。”

当代作家王蒙说:“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绝少看到那种对于爱情的、自由的、饱满的、酣畅的描写,绝少看到对于爱情、对于女性的赞美与推崇。”“贾宝玉所患的爱情病,既是实在的,又是转瞬即逝而成为虚幻的,既是真诚的,又是自惹自找的呆痴狂病。是的,在《红楼梦》里,爱情是一种病,是一种病入膏肓的疾患,药不难医,病灶难除,好可怜的人啊人!情便是痴,情便是误,情便是悲,情便是苦。”

《红楼梦》上演的是一出出爱情悲剧,尤其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最具震撼人的艺术魅力和启悟人的认识价值。有诗为证:

绛珠还泪念前缘,不是痴人怎爱怜。

寂寞花魂魂有恨,秋寒冷月月无眠。

主题三:《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

《红楼梦》就其反映生活的丰富性来说,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尤其是中国封建社会没落时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红楼梦》让我们形象地了解到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思想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曹雪芹在书中对封建社会的社会制度到全部上层建筑作了一次深刻的总批判,从而宣判了这个社会和它的制度已经临近死亡的历史命运。作者以闺阁题材再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人生诸相。它所描写的闺友、闺情实际上寄寓了作者对当时的社会人生问题上下而求索的精神。由于《红楼梦》所描写的社会生活那样的广博,以致于被认为是一部社会生活的教科书。

主题四:《红楼梦》是作者的自传。

“新红学”的代表人物胡适、俞平伯、周汝昌都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认为宝玉即曹雪芹,自然,贾家也就成了曹家。主要根据如下:

根据之一:作者自云曾亲身经历过一番梦幻,故将其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也。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曹雪芹即是《红楼梦》开端时那个深自忏悔的“我”!

根据之二:第一回石兄答空空道人:“这书是我自己的事体情理,是我半世亲见亲闻的。”

根据之三:第十六回谈论南巡接驾时,赵嬷嬷道:“嗳吆吆,那可是千载希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的淌海水似的!”据考证,曹寅在康熙帝六次南巡中当了四次接驾的差,皇帝就住在他的衙门里。

根据之四:书中情节与作者家世生平相合:第一,贾家必将衰败;第二,宝玉必将沦落。

主题五:《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的一部文化小说。

周汝昌先生说:“《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就是说,从所有中国明清两代重要小说来看,没有哪一部能像《红楼梦》那样具有如此惊人、博大而深厚的文化内涵。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以他的如椽之笔,为我们栩栩如生地描绘了我们中华人如何生活,如何穿衣吃饭,如何礼数相待,如何思想感发,如何举止行为;描述了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情趣思想,他们的命运,他们的精神,他们的文化性格。总之,文化所包含的物质与精神两大方面,尤其是人的精神(如黛玉和宝钗,一个代表艺术精神,一个代表礼法精神,共同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你都可以在《红楼梦》中找到。

《红楼梦》是一部以重人、爱人、唯人为中心思想的书,它是我们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部最伟大的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代表性最强的作品。《红楼梦》中的文学、艺术、技艺的多种形式应有尽有,包括:诗、词、曲、赋;诗话、文评、画论、琴理;笑话、酒令、说书、百戏;参禅、测字、占卜、医药;斗草、簪花、游园、宴饮等等。

面对着这样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伟大作品,其主题的多元性,岂是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解释得了的!因为上面说到的《红楼梦》的五个主题,几乎不仅各自可以自圆其说而且是彼此并行不悖的。正是:“红楼小天地,天地大红楼!”

清代安徽泾川人潘庆澜有《戏题红楼梦传奇》诗云:

漫将梦幻托前因,勘透兴衰梦亦真。

令我已如经目睹,知卿原是过来人。

荒荒世界梦中影,莽莽莺花镜里春。

看到酒阑宴席散,醒来依旧可怜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