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雁荡山之旅(五)━━游览雁荡山“下折瀑”、“中折瀑”

(2012-04-23 19:09:36)
标签:

雁荡山

三折暴

中折瀑

旅游

分类: 旅游

“三折瀑”景区离响岭头不远,它是由同一水源,飞流直泻,越过三座高崖,形成上、中、下三个不同的飞瀑,其中“中折瀑”最佳,还号称“雁荡山第一胜景”,当年郭沫若在游览雁荡山时还赋诗一首“奇峰传百二,大小有龙湫,我爱中折瀑,珠帘掩翠楼。新松待千尺,水量当更遒,煌煌烈士墓,风光第一流”,正因为“中折瀑”的景色引人入胜,我们还以为“上折瀑”更好,害得我们辛苦地爬上了“上折瀑”。上“上折瀑”的路犹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经过一番折腾,我们好不容易从“上折瀑”下到了“净名谷”。由于上折瀑景区还没有开发好,大部分地方还没有石级,山路险要。另外,“上折瀑”基本上是干枯的,比中折瀑差远了。我建议离退休的老同志量力而行,不要上“上折瀑”去历险了。

4月6日那天,由于我们已经购买了下午1点:56的动车回南京。看完三折瀑,还得回响岭头完成午餐,赶往雁荡火车站。因此,早上我们早早就起床了,来到响岭头芙蓉宾馆前的桥上才7:00。

http://s8/middle/5576fd6cnbe55cbd3b447&690
我们搭上了一辆人力三轮,7:09分就到达了三折瀑景区。这位三轮车师傅,精神很好,从外表看,还看不出他已经70多岁了。

http://s9/middle/5576fd6cnbe55cdb8b328&690
三折瀑景区的售票处在远处的山坳里。

http://s15/middle/5576fd6cnbe55cfb3456e&690
三折瀑景区入口处的导游图。

http://s2/middle/5576fd6cn796efb4fd8f1&690
下图是雁荡山景区三折瀑简介。沿无名峡逶迤而上,依次为下折瀑、中折瀑、上折瀑。中折瀑被称为“雁山第一胜竟”,景观极致;上折瀑可遥望海湾波光帆影,境界畅旷。出上折瀑,左行过开元洞下山为净名谷,内有雁荡山国家森林公园,雁荡山第一嶂━━铁城嶂,环境幽深,泉水甘冽。三折瀑还是雁荡山山腰游览的中转站,向东可至灵峰景区的朝阳洞背,向西穿过净名坑,可达灵岩景区的莲花洞背。

http://s12/middle/5576fd6cnbe55d3f3611b&690
三折瀑景区开放时间是早上5:30到下午18:00。

http://s3/middle/5576fd6cnbe55d60086b2&690
清晨我们俩是“三折瀑景区”第一批顾客,门口只有监票员,没有导游,里面很清静。

http://s16/middle/5576fd6cnbe55d839523f&690
下图是回看监票口,监票员已经进屋了,门口空空的。

http://s9/middle/5576fd6cnbe55da6d1738&690
三折瀑景区的门票老年人半票只有七元。

http://s5/middle/5576fd6cnbe55dc99a484&690
下图是“三折瀑是怎样形成的”宣传牌。上面写的:同一流水,经过三级悬崖,倾泻而成上、中、下三瀑的瀑壁均为巨厚的流纹岩层。“三折”地貌反映了三次火山喷溢,三次岩流叠置。三次溢流构成三个岩流单元。每个单元的上部为火山玻璃质流纹岩,发育流纹;中部为致密块状流纹岩,发育柱状节理,为隔水层;下部为角砾状流纹岩,为透水层。断裂、风化剥蚀,特别流水向源侵蚀,形成三折瀑桶状瀑壁的独特造型。

http://s11/middle/5576fd6cnbe55dea8293a&690
下面是介绍“下折瀑”的石碑:瀑布落差50余米,居中折瀑之下,故名。瀑壁为火山喷溢的流纹岩。左侧龙游洞为流纹岩层内角砾剥落,逐步崩塌而成。

http://s4/middle/5576fd6cnbe55e1225b83&690
下折瀑。

http://s5/middle/5576fd6cnbe55eab97ad4&690
顺着石级向上爬,可以去看“中折瀑”了。

http://s15/middle/5576fd6cnbe56aea5be8e&690
山路边还有崖刻。

http://s9/middle/5576fd6cnbe56b0a166f8&690
越爬越高,景色不错。周围静得连落叶的声音都能听到。

http://s16/middle/5576fd6cnbe56b274611f&690
已经可以看到“中折瀑”的崖壁了。

http://s10/middle/5576fd6cnbe56b47b4749&690
下图是介绍“中折瀑”的石碑,中折瀑:瀑布落差120余米,居三折瀑之中,故名。瀑壁为火山喷溢的流纹岩。半桶状奇特造型成因为岩石劈理破裂,经流水冲刷、侵蚀、瀑水不断后退而成。

http://s3/middle/5576fd6cnbe56b6fbed72&690
中折瀑的入口处。

http://s15/middle/5576fd6cnbe56b8ee122e&690
抬头仰望“中折瀑”泉水的入口。

http://s13/middle/5576fd6cnbe56bcc88f7c&690
“中折瀑”水清清的,水面泛白处是泉水落下时在水面溅起的水花,在石壁的映衬下还可以隐约看到空中落水的痕迹。

http://s13/middle/5576fd6cnbe56beec565c&690
站在“中折瀑”水边仰望,还看不到水的源头。

http://s5/middle/5576fd6cnbe56c109e234&690
下面是浙江省旅游局原局长高海珊1987年5月首次游雁荡时写下的诗句。“魂縈梦逗几多年,喜见奇山惊绝艳,灵岩携古灵峰幻,龙湫三折更可怜。”

http://s6/middle/5576fd6cnbe56c3773305&690
下面是郭沫若一九六四年五月十四日游雁荡时写下的诗句:奇峰传百二,大小有龙湫,我爱中折瀑,珠帘掩翠楼。新松待千尺,水量当更遒,煌煌烈士墓,风光第一流。

http://s15/middle/5576fd6cn796f13bf545e&690
另一个角度看“中折瀑”。

http://s16/middle/5576fd6cnbe56c79ae27f&690
雁荡山第一胜景。

http://s15/middle/5576fd6cnbe56c99e86ae&690
“中折瀑”景色之一。

http://s2/middle/5576fd6cnbe56cb30f821&690
“中折瀑”景色之二。

http://s15/middle/5576fd6cnbe56cd13884e&690
“中折瀑”景色之三。

http://s8/middle/5576fd6cnbe56cf492007&690
“中折瀑”景色之四。

http://s12/middle/5576fd6cnbe56d13d0f8b&690
“中折瀑”建于民国廿四年,即1935年。

http://s15/middle/5576fd6cnbe56d310a58e&690
陶鲁笳的题词:陶鲁笳(1917—)原名陶国葆。江苏溧阳人。任国家体改委顾问时,于1985年11月23日来雁荡山视察,并题有《中折瀑》诗一首。中折瀑景谁不爱,一洞通天底池宽,五彩水帘高百丈,千珠万珠落玉盘。

http://s6/middle/5576fd6cnbe56d676e465&690
“中折瀑”景色之五。

 http://s12/middle/5576fd6cnbe56d90becfb&690“中折瀑”景色之五。

http://s13/middle/5576fd6cnbe56daf6b05c&690
“中折瀑”景色之六。

http://s5/middle/5576fd6cnbe56de17b334&690
“中折瀑”出口的景色。

http://s8/middle/5576fd6cnbe56e05dfae7&690
出了“中折瀑”时间还早,还没有到8:00,准备去“上折瀑”看看。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