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设计:《论语》诵读指导

(2014-08-09 19:32:51)
标签:

教育

分类: 论语课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论语》的文化地位和现实意义。

2)明确诵读要求。掌握深入阅读名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探究重读经典的重大意义。

2)合作讨论、交流心得。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亲近感和自信心。

2)激发诵读经典的兴趣,强化对民族经典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激发诵读经典的兴趣,探究诵读经典的重大意义。提出诵读要求。

【教学策略】

1)探究诵读经典的重大意义。

2)在强化认识的基础上,明确诵读要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请看——(出示图书)

《姚明 我的世界我的梦》这本书是由姚明口述、里克·布切整理而来的,这是一本写中国人的书,却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
还有全书有八百万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是英国人李约瑟根据中华古代科技典籍编写的,也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

《孙子兵法》、《论语》、《道德经》,这些中国古代先哲们的智能正在被黄头发蓝眼睛的老外们研究着,并奉为管理圭臬(guīniè比喻准则或法度),而有些中国人为了模仿外国人的腔调竟去做舌头手术!

同学们,当我们见到中国古代文明的书籍是由外文翻译回来时,此时此刻,你有何感慨?难道是我们没有能力去了解前人的成果吗?难道是我们不如英美、日本人聪明吗?非也!

同学们,我们为什么要重读经典?

如果我们还不愿意花时间去开发古代传统文化的宝藏,那么象《中国科学技术史》《姚明》这样的书,就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如果有外国人谈及一些古文的问题时,如果我们不懂经典,那将是怎样的场面呢?如果你是一个爱国青年,就决不会丢弃本国语言,不会丢弃自己的根!

二、疑难探究:

我们为什么要重拾传统,再读《论语》?

人生,就要有积极的心态,明确的目标,靠坚持不懈的努力来获取成功,这是天地自然社会赋予人类亘古不变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终极目标,整体主题。而这些,是孔子给我们的启示。

《论语》是一部集伦理道德、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等思想内容于一身的儒家典籍,孔子创立的儒学不仅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东方的《圣经》。千百年来,儒家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在中国社会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论语》中的许多格言和警句已经融入了我们日常用语。

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升温,学《论语》感悟孔子智慧,已成为越来越多有识人士的需求和追求。当我们遇到生活、工作、人际关系等诸方面的困惑,在《论语》教诲中迎刃而解的时候,越来越发现孔子智慧的可贵。

北宋开国宰相赵普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也有人说“半部《论语》走天下”。 《论语》这本书,既通俗易懂又富含哲理智慧,不仅老少咸宜,而且古今皆为经典。

有道是,“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孔子的思想与学说,是两千多年来照亮中国历史与中国人思想的一盏明灯。

孔子属于历史也属于现代,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自200411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挂牌以来,全球已建立300多所孔子学院和500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孔子学院现已遍布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世界五大洲。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转向孔子思想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寻求和谐、和平之道。

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汲取智慧。”他,一个老人,让我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那么孔子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三、孔子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479年),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其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以礼治国”。曾在鲁国做官后周游许多诸侯国,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思想,但未被采纳。晚年创办私学,致力教育工作,相传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士”。同时整理了“六经”。

综观孔子的一生,他游说诸侯,宣扬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儒家学说,虽屡受挫折却还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在混乱动荡的春秋乱世,他的思想和实践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昭示着个人人格的伟大魅力。

在孔子身上,随时随地自然流露的仁爱之心、君子风度、修己反省品质、待人交友之道以及平时的言辞等等,无不体现着社会的良知和天地间的正气。他以其言其行向人们昭示:“仁者爱人”是人间正道,是做人的基准,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是君子的标准。所谓君子,必须能志道、据德、依仁,还要有义、有礼、有逊、有信,再学习一定的“六艺经传”。在孔子的心目中,“君子”一词的份量极重,因为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德的学说,其终极目标就是要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谦谦君子,这样的社会才能有德有礼——人人周而不比、群而不党、和而不同。可见,修身对于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诵读要求

1、诵读原则

全员:全员诵读,师生共同推进,相互监督。

读本:《怡心启知》,是课题组老师精选《论语》里适合中学生的精华部分。

时限:阅读时限。每周读抄五则,每月学习一篇,一年通读全本。

要求:

1)读抄:第一天,结合注释、译文,逐条阅读。通读后,朗读一遍。第二天,朗读一遍,再抄写一遍,然后再朗读一遍。

2)诵读:读懂的地方,做批注,写心得,三言两语;不懂的地方,做标记,写疑问。

3)复习:复习梳理。每周读五则后,利用两天时间,复习自己认为经典的语句,或尝试解决疑问,或前后梳理。名句背诵。

2、诵读计划:

① 结成五人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成五人小组,每两天交流一次,交换“抄录、心得本”,相互提问,合作探究。

②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就所读内容评说。可小组推荐,由一人讲台演讲。可师生提出问题,同桌间争论。评说话题如“我最佩服的一句话”“我的一点困惑”“我用论语的一点感受”。

③开设“《论语》论坛”。每两周安排一节课创立交流平台,师生谈感受,提问题,相互解答。三言两语,点评,杂感,灵活机动。老师借此指引、点拨、督促学习过程。老师可提问式引导,在学生读每篇前,老师结合生活实际,先提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④ 学以致用。提倡生活中、作文中尝试使用《论语》名句。

⑤ 召开读书报告会。选你认为对你的学习、性格、成长、志向最有价值的一句话或几个字,刻成印章,作为座右铭、读书章,并为之专门撰文以明志抒怀。

⑥ 组织辩论会(孝与当仁不让、争与不争、富与穷、义与利、交什么样的朋友、学与思哪个重要、如何继承论语、孔子与李宇春、祭孔大典如何看待等)。

⑦ 作文探讨。利用大小作文的训练机会,将《论语》学习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

⑧ 设计探究阅读活动,如,“我最欣赏的论语名句”(个性化阅读),“阅读检测活动”(合作阅读)。

⑨ 延伸阅读。可开办“《论语》书库 ”资料交流角,或提供书目:鲍鹏山《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和《说孔子》,《于丹〈论语〉心得》,杨伯峻《论语通译》,南怀瑾《论语别裁》,朱熹《四书读本·论语读本》,等等。

五、课堂小结

耐心地读一读《论语》,你会觉得你的生活与工作和原来的不一样。让诵读《论语》成为一种习惯,正像手机已成为我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工具一样,身边有孔子相伴,耳畔有《论语》萦绕,你就拥有了一把开启智慧与幸福之门的金钥匙。

“半部《论语》走天下”,让我们同读《论语》,做快乐达人。点一盏心灯,照亮前行的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