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伪“唐山狼”话本(四)忆往昔观影岁月稠

(2011-10-20 10:34:25)
标签:

杂谈

      现在的生活,不少幸福和纠结都源自选择太多。拿看电影来说,你可以花钱去影院看大银幕,也可以在家看高清数码电视机,还可以随时用笔记本、ipad、手机移动观影,这么多选择够幸福了吧?不一定,你想看的时效片内地电影院不放映,我则想看一些老片偏门片。也没关系,《3D肉蒲团》你直接飞到香港影院去看嘛,旧片或者小众片去淘碟总能找到。但现实是选择越多,乐趣越少,得手太容易,也就不懂得珍惜——凡事用“百度”一搜便能解决问题,那还要做学问干嘛?所以,我常怀念七零后的青葱岁月,那时选择太少,反而加倍珍惜,尽力发掘乐趣,往往乐趣又变成情结,至今仍可如影随形。如若不信,不妨以观影方式为例。

 

      我在唐山农村长大,记忆中第一次观影来自四岁被姑姑背着去看露天电影。那个时候的下乡放映队每隔一两个月就会来我们那村,那一次放的是戏曲片《三打白骨精》。那天夜里,人山人海的缝隙中,我瞅见白布上一张呲牙咧嘴的花脸,登时嚎啕不止。此后任谁哄也不敢晚上去看露天放映,但不久我家就买了电视机,虽然只是十四寸的黑白机,在村中却已是稀罕物。开始那两年,我们家一到晚上便门庭若市,看《霍元甲》,看《四世同堂》,看中国女排夺冠。

 

      那时的我不知电影与电视有什么区别,却在集体观影的氛围中成长,直到后来邻居也都买了电视机,我才得以独霸小荧屏,但选择少得可怜,不过两三个台,白天只有中央台,全日播各种电教课程,只上午十点播一刻钟的动画片,倒是看得津津有味,可惜数量有限,再经典也架不住反复重播,逼得小孩只能寄希望于晚上六点半的《花仙子》。记忆中,就算自己家有电视机,逢到看动画片或者《恐龙特级克塞号》这种怪兽特摄剧,我们这些小孩必定挤在其中一家集体观看,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不外如此。

 

      上小学时,学校经常组织看电影,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从农村走到县城徒步五公里只为看一场《少年犯》,有意思的是,即便耗费一个下午的时光,我们居然一直兴高采烈不觉得累。到中学时,我家从农村搬到县城,对我来说最大的变化是从此沉迷于录像厅。

 

      毫无疑问,录像厅是我青春时代的“天堂电影院”,除了选择眼花缭乱,有机会看到拳头枕头爱情搞笑各种刺激荷尔蒙的片子,现在想来,还因为录像厅观影方式的独一无二。想想看,一群人守在一个黑屋里盯着一个小屏幕一坐就是半天,大家磕着瓜子、叼着烟卷、抠着脚丫,以各种放松姿态互动看片,看到刺激心痒处鼓掌大叫:牛X!过瘾!不喜欢时便高喊:“老板!换片!”这是什么感觉?完全是旧社会下馆看戏的做派,笑骂张嘴,捧的是角!所以宁财神说,如果香港电影人亲临录像厅现场,一定会热泪盈眶:这才叫观众,我这戏没白拍啊!

 

      有人说了,录像厅是不文明的观影方式,看客龙蛇混杂,空气乌七八糟,片子良莠不齐,容易教坏小孩子,所以过时了,应该被淘汰。这自然有理,但录像厅曾经担负的历史使命不容忽视,当年遍及大江南北处处开花,甚至成为一条重要的隐形院线,为推动电影市场、满足大众娱乐立下多少功劳?我至今怀念录像厅那种生冷不忌的大杂烩,有什么你就吃什么,全靠自己肠胃消化;哪像现在,任你精挑细选还可以独自享受,反而往往不知如何适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