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月围城》《三枪》碎语

(2009-12-22 01:10:06)
标签:

杂谈

分类: 乱弹指

《十月围城》讲述一群小人物为不知何谓的“革命”慷慨赴死,本来颇具讽刺,极难自圆其说,但效果却是悲壮煽情,观众为之飚泪,不再理会是否真的合情合理?——这正是香港影人优势所在,擅于化主流融类型,戏外众志成城,戏内亦是群戏争锋,最终奉献出2009年华语最有品质商业片,这点大概将成定论。

 

黎明的造型很“华英雄”,胡军的造型很“计春华”,巴特尔的形貌很“阿凡达”,甄子丹的动作很“导火线”,《十月围城》其实有点像去年的《梅兰芳》,精致,刻意,严格说来,虽只半部好戏,但有元气。更重要的是,观众对香港导演很宽容,人家也争气,主旋律都能拍得这么煽情,包装得也好看,不容易。


 《十月围城》剧情如织围脖,密密麻麻,针脚太满,表面光鲜精致,但若冷静回味,就算是传奇演义,其实也颇多疑问遗憾。只因用动作戏包装,加上大量洒狗血的煽情段落,应该没多少人计较。看着升斗小民被笼络去找死,有人感动,有人愤慨,什么是革命?什么人在牺牲?想知道的话再去拍部《围城在十月》吧。

 

别的影片都跟风炒冷饭,只有《十月》走在前面:1,黎明乞丐造型何其苏乞儿?拳王黎烈弓作为八爷打头阵的重炮,也被陈可辛找来跟甄子丹街头大战了。2,谢霆锋演市井车夫是不是很感动呢,想重温么?别急,稍后《全城热恋》也是这个演法,绝无二致。3,刘伟强正与甄子丹合作《精武风云》,也提前会师了。


 我认为,张艺谋的《三枪》对中国电影产业最大的启示是,我们发展的目标不是好莱坞,不是韩国,而是印度。要正视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不一样的是,我们是精英数量堪比欧美的发展中国家。


 我未必喜欢《三枪》,但我绝不认同《十月围城》有如此之好。《十月围城》与《三枪》本质都是商业计算到极致的结果,只不过前者比后者批了一层崇高的外衣。躲避崇高和迎合崇高,都是一样的,不存在谁高谁低。

 

《三枪》故事是这样的——大领导重点是抓作风问题,基层干部与奸商勾结。奸商有钱,空虚得就剩玩女人了,但自己不行,所以戴了绿帽子,这是大事,相比之下,拖欠民工工资算个毬啊。民工要讨薪,混社会的80后不想跟有夫之妇搞婚外情,但他又没主意。妇人倒坚强:想买凶杀我?老娘不是东莞鸡,想骑就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