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乱弹指 |
记得当年香港的动作片导演吴宇森进军好莱坞后曾有一段时间只是靠重复自己被称为“暴力美学”的电影技巧来吸引西方观众,直到《变脸》的出现和成功,才使他真正步入到美国一线导演之列。而该片之所以能吸引到更广泛的观众(尤其是女性),美国影评人认为除了吴宇森擅长的动作场面和正邪难分的人性刻画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注入了东西方都很崇尚的“家庭观念”。
好象很多人都以为中国电影人只有拍动作枪战片才能打入美国市场,否则别无他途!殊不知王颖的《喜福会》、李安的《饮食男女》、《理智与情感》等家庭伦理题材电影亦曾在美国叫好叫座,引起过巨大反响。由此看来,家庭伦理影片想必和动作枪战片一样都是能够超越地域界限、文化背景而被东西方观众共同理解的。
以下是几部我国不同地区拍摄的经典家庭题材影片,通过编导的生动描绘和深度挖掘,我们会发现原来大家的家庭生活是如此的相似,都同样充斥着幸福烦恼快乐悲伤……值此中秋之际,我们在欣赏这几家子的银幕家庭故事时,或许还能从中借鉴到某些生活经验或领会到人生哲理吧。
其乐融融的《大富之家》——(中国香港)
曾经有一段时间,香港农历春节的电影档期每年都会有一部黄百鸣制作的家庭喜剧贺岁片上映,从《圣诞快乐》、《合家欢》、《八星报喜》、《家有喜事》一直到《大富之家》皆是非常卖座。而这一系列影片的故事模式也都大体相同:一大家子人住到一起,虽然热热闹闹,但也难免有摩擦有烦恼,于是就出现了不少伤脑筋、伤感情的家庭矛盾,但后来大家经过反思,再加上有人用真情感化,最终男女老少欢聚一堂、其乐融融,一派喜庆气氛——情节尽管显得老套,但这些影片却极受观众(尤其是家庭妇女)的热烈欢迎。究其原因,也许是符合了香港乃至大部分中国人对“家和万事兴”这一最传统、最美好愿望的衷心渴求吧。
烦恼家事的爆发——《过年》(中国内地)
虽然谁都希望家庭和谐融洽,但实际情况远非如此!与香港的本家黄百鸣用喜剧方式将家庭矛盾一一化解的理想做法不同,内地导演黄健中在影片《过年》中却真实还原了现实家庭生活中的难以回避的某些尖锐矛盾。一对老夫老妻本希望将几个已成家立业的儿女聚在一起好好过个团圆年,哪知这却成了家庭矛盾的导火索!原来孩子们真正惦记的只是他们的钱,并且由勾心斗角竟演变成一场混战!
没有香港喜剧片《大富之家》中除夕夜合家欢聚的喜庆场景,只有面对团圆饭后一片狼籍年迈父母的哀伤表情。也许连黄健中自己都不忍心以此作为结局,于是在《过年》的结尾处,李保田与赵丽蓉坐上爬犁离开了那个让自己伤心的家,旅游散心去了——但这些矛盾真的能就此终结吗?尽管我们有美好的愿望,然而在真正的现实社会里,关于家庭生活的种种烦恼恐怕会让我们操心一辈子的。
家庭伦理的喜剧——《今天不回家》(中国台湾)
1995年正是台湾李安的家庭伦理题材电影大出风头的之际,他的那部既叫座又叫好《饮食男女》也直接导致了《今天不回家》的出现。虽然李安本人并未参与该片的任何环节,但他和《今天不回家》的渊源却是极深,原来该片的主要演员几乎都是《饮食男女》的原班人马,编剧则是李安的弟弟李岗,导演为才女张艾嘉。
和《饮食男女》和《喜宴》一样,《今天不回家》也是一部家庭伦理喜剧:60岁的老陈(郎雄饰),虽然有妻有儿有女,但仍渴望自由,想轰轰烈烈的再去爱一次,和情妇胡搞被揭发后,太太(归亚蕾饰)吵着要离婚,气呼呼地离家出走与餐厅里的红牌牛郎”同居;儿子赵文瑄觉得这都没有甚么大不了,认为老父老母一两天便回来,他担心的是自己所欠的债务;女儿刘若英受到父母婚姻的冲击,开始思索与男友陈小春论及婚嫁的选择究竟对不对?当事情平复过来后,两位老人是回来了,但他们的心却仍整天都蠢蠢欲动呢……
客观而言,《今天不回家》延续了李安《饮食男女》的兼具写实意义和娱乐效果的群戏风格,细腻刻画了一个典型台北家庭各成员之间的感情和事业困扰,虽说矛盾最终总能解决,尽管啼笑皆非的“家庭暴乱”之后依旧是和睦温馨的团圆结局,但这却并不代表“警报”会永远消除……或许人丁兴旺的大家庭大抵都如此吧?
家庭重担挑在身——《女人四十》与《没事偷着乐》
虽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但如果细究起来,其实也都差不多。这不,《女人四十》中的香港妇女阿娥与《没事偷着乐》中的天津百姓张大民面临的家庭琐事就异常相似:都是家中支柱,几乎所有的生活重担都压在自己身上,因此阿娥和张大民皆是精打细算过日子,买东西几番讨价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这才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这二位的长辈虽然也都患了老年痴呆,但他们无微不至地伺候又让我们了解了什么叫孝道;俗话又讲“贫贱夫妻百事哀”,窘迫艰难的生活很容易令夫妻之间争吵不断,并极有可能使得家庭生活出现危机!
不过《女人四十》和《没事偷着乐》中的这两对夫妻虽然也时有口角纠纷,但更主要的却是患难与共,携手同渡风雨,于磨难中增进爱情的甜蜜。看这两部电影,也许我们会从中发现生活里的自己,因为没人能回避现实中的家庭压力,而阿娥(萧芳芳饰)和张大民(冯巩饰)对待家庭的乐观坚强态度又能否会对我们有所启示呢?——答案为,如果你有心的话,当然有!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再见阿郎》(中国香港)
看惯了香港的黑帮片,对于电影中的这些“江湖英雄”自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重义气,轻生死,谈笑间砍人枪战潇洒自如;平常则是吃喝玩乐谈情说爱,一副“古惑”模样;他们似乎无家可归,也从来没想到要有一个家——多年的动荡厮杀已使得他们习惯在灯红酒绿之地醉生梦死以掩盖内心的寂寞,而黑帮英雄们最后的结局也不外乎横尸街头、锒铛入狱或者经过一番打拼、成为风光一时的大佬罢了。
不过,1999年由杜琪峰导演的《再见阿郎》则通过刘青云扮演的过气黑道大佬在恶警的百般刁难蹂躏下毫无报复,相反却在店老板黄卓菱的感化下念念不忘对“家”的向往,对亲情的渴求,可算是对忌讳儿女情长的传统黑帮英雄片的大胆反叛。
“难得一身好本领….人生几许失意,何必偏偏选中我….”片中阿郎反复吟诵地《小李飞刀》歌词似乎在展示“黑道人物”的寂寞:轰轰烈烈江湖喋血的背后未必没有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只是以前的电影总是回避,甚或将“退出江湖”的下场描写的悲惨凄凉,因此,《再见阿郎》中阿郎再次出狱与恶警一笑泯恩仇的结尾便很值得我们玩味——为什么不给自己一次机会呢?
“难得一身好本领….人生几许失意,何必偏偏选中我….”片中阿郎反复吟诵地《小李飞刀》歌词似乎在展示“黑道人物”的寂寞:轰轰烈烈江湖喋血的背后未必没有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只是以前的电影总是回避,甚或将“退出江湖”的下场描写的悲惨凄凉,因此,《再见阿郎》中阿郎再次出狱与恶警一笑泯恩仇的结尾便很值得我们玩味——为什么不给自己一次机会呢?
前一篇:刘永
后一篇:《卧虎》,王晶也就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