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摘星手 |
1991年,香港导演协会为筹款建造新楼,集众人之力拍摄了一部电影《双龙会》。片中除张曼玉和利智外,其他大小角色及龙套,皆由诸位导演包办,而出演头号大反派的差事,则当仁不让由黄志强担任。
黄志强人称“野兽导演”,这不仅指他相貌凶恶(难得只要出镜就演反派,连由“反派专业户”转做导演的王龙威、冯克安都自叹不如),也指其导演风格。算起来,黄志强混迹香港影坛将近20年,导演作品虽然仅有10部,但除了一部《鸿运当头》外,皆是暴力动作片,而他对暴力场面的处理具有爆炸性,视觉效果出人意料,影片风格则往往紧凑豪放,始终令观众保持新鲜刺激感。而有了这种手段,作品不多的黄志强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港片盛世(80年代至90年代前期)占有一席之地,并为日后西征好莱坞埋下伏笔。
不过,纵观黄志强的电影生涯,纵然既赚过票房、又赢过口碑,但身为导演,进行创作时却常常捉襟见肘、处处受制,需要在妥协和奋挣中完成作品。当然,这种滋味很多导演都尝过,但如黄志强这种有名气、有怨气、却又必须权衡的遭遇,倒不得不让人生出一番拍电影太难的感慨。
黄志强首部导演的电影是1981年的《舞厅》。以今日眼光,该片最有价值的地方恐怕在于扭转了当时举凡黑帮片便是烂仔打烂架的市井作风,戏中帮派人物打扮都有型有款、摩登时尚,只要不开打,无人能猜透身份。再者,黄志强不愧在国外学过时装及美术设计,《舞厅》画面构图精美、服装布景考究,从美学上令港产黑帮片提高了一个层次。
至于第二部导演作品《打擂台》,则是当年国际上最时髦的“未来派科幻片”,所谓“末日废墟”景象,正好让擅长美术的黄志强得其所哉,只可惜该片与《舞厅》一样,空具华丽影像,一旦涉及到打戏,依旧是港片俗套。无论你是衣着鲜亮、有身份的黑帮大哥,还是未来末世的正义英雄,一旦遇险,只能赤手空拳的打,全无什么现代武器科幻奇械撑腰。而搞这种落后流俗的拍法,黄志强也是不得已为之,港片的传统之一即是因陋就简,纵然他将美术布景搞得精美夺目,但涉及硬桥硬马的动作场面,也只能继续乱打一气。正因如此,在《打擂台》中,将武侠小说的套路移植到未来正邪大战的情节,虽然被影评人赞为创意奇绝,其实不过是黄志强捉襟见肘之后的被逼无奈而已。
的确无奈,黄志强有才,事业却屡遭不顺。认真地拍《狂人》,却因“世纪”(就是那家由刘镇伟做监制,制作过《烈火青春》、《杀出西盘营》、《凶榜》等“新浪潮”佳作的公司)的倒闭没有完成。之后为新艺城打工,又因不能全盘掌控拍摄而壮志难伸,《鸿运当头》和《英雄正传》题材意识陈旧也就罢了,黄志强还要照本(人家写好的剧本)宣科,只做技术工,没有太多发挥,成绩自然普通。
在新艺城,不得志的黄志强结识了徐克,两位怪才一拍即合,决定翻拍布莱恩·迪普的西片《义胆雄心》。黄志强深知徐克对电影的激情,之前又有吴宇森及《英雄本色》的成功案例,所以对这次合作非常期待,但结果有点事与愿违……
黄志强没有想到,监制徐克对电影不仅激情而且独断,总想干预导演工作。因此两人之间有不停的争吵和讨论。据黄志强回忆,他们讨论问题经常南辕北辙,可能徐在讲地球,黄则在说月亮。还有,黄志强想一个故事,通常先想结局,然后再想怎么将它圆满。徐克则是想了开头之后,就疯狂设想无限可能,奇思妙想不断,令故事走向无法控制。而更令黄志强头疼的是,在他拍戏时,徐克总会走过来说“按照我想的那段拍好吗?”,黄志强只能苦笑着讲:“好是好,但你昨天可是要我那么拍来着”——于是,一部《天罗地网》在导演黄志强与监制徐克的争吵中拍了九个月才收工。
纵然《天罗地网》是争吵和妥协的产物,但黄志强依旧很怀念这次合作,毕竟能与有想法有热情的电影人进行摩擦碰撞也是一件妙事。于是,《天罗地网》的情怀或许有徐克特色,但整部电影的技巧风格却是黄志强的路数。他对渲染暴力动作场面和融剧情于其中的技巧修饰,使得影片具备极强的官能刺激和感染力,尽显动作港片的经典魅力!
1990年,黄志强去美国取景拍摄《买起曼克顿》,该片于1992年上映,水准平平,票房普通,如今早已被遗忘。但在此期间,黄志强开始构思《重案组》的剧本,然后找陈德森等人帮忙,并通过向警察部门进行缜密调查才完成。黄志强原本邀请当时刚凭《黄飞鸿》再度走红的李连杰主演,但当时李档期已满,经过考虑之后,黄志强决定先搁置拍摄计划。不久成龙看到《重案组》的剧本,对这部写实性的动作片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并最终出演此片。
据说,当年成龙与黄志强的这次合作并不算满意,拍《重案组》时与黄志强屡次传出因创作理念不和甚至闹僵换人的新闻。但在如今看来,正是由于黄志强的坚持,才使得《重案组》成为“成龙作品”中独一无二的严肃写实作品。
早在创作《重案组》剧本之时,黄志强就决定要拍一部写实的动作片。剧本也参考了1990年香港一件真实的富商(即黄德辉)绑架案,因此黄志强十分强调真实感,不仅拍出富商无情吝啬、工人愤而罢工的社会现实,更要求影片的动作场面也要真实可信。这样一来,对影片的拍摄增加了很多困难。另外,由于成龙要为嘉禾拍贺岁片《城市猎人》腾出档期,所以《重案组》整整拍了一年才算完成。
不过,这些困难对于导演黄志强来说,都是小儿科。被圈内人称为“野兽导演”的他,拍摄的电影和他的人一样都非常情绪化,只要能将影片拍出需要的效果,黄志强不惜一切代价。《重案组》在他的坚持下,获得了巨大成功,也是他在香港导演的所有电影作品中票房最高的一部,收入有2700万港币。
《重案组》之后,名声大噪的黄志强接着续拍警匪片。《重案实录O记》和《省港一号通缉犯》虽是中等制作,不及《重案组》大阵仗,但黄志强不再捉襟见肘,创作全无羁绊,两部影片不仅拍得爽朗火爆,而且枝节丰富,侧重儿女之情,堪称警匪动作片的典范之作。而好莱坞也正是看中这位“野兽导演”的火爆风格,才邀请他去好莱坞发展。首部西片《无字头四杀手》,不仅火爆,而且幽默,成绩不俗,令黄志强成为在美国少数站稳脚跟的华人导演之一。
如今,身在大洋彼岸黄志强已极少音信,不知在拍些什么,反而与他同期西征的于仁泰、胡大为都有新动作。也罢,无论拍什么,只要“野兽导演”还能火爆得起来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