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八卦掌 |
自从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艾滋“与“同性恋”这两个词便紧紧联系在一起。直到现在,尽管我们早已通过正面宣传开始了解到同性恋未必就一定得爱滋、得艾滋者亦并非尽是滥交者,却依然有很多人仍视艾滋病患者和同性恋者为洪水猛兽。——具体到影视界,同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敢涉及这种题材,直至90年代,好莱坞拍出由汤姆汉克斯主演的《费城故事》,以严肃正面的态度,将艾滋病与同性恋展示出来,获得巨大成功。自此之后,这类题材才频频被搬上银幕,编导们多以正面角度,试图引导一些人消除对“同志”的敌视和对“凡同志必得艾滋”的误区。比如香港著名导演舒琪拍摄的《基佬四十》便是如此。但该片与《费城故事》不同的是,《基佬四十》中的母题是“同性恋”,子题是爱滋,《费城故事》的主题则是艾滋,同性恋只是涉及而已。
大家若不嫌在下聒噪,小弟愿对这两部电影随便聊上两句,仅供参考。
http://bbs.dvdspring.com/UploadFile/2004-11/20041117145921375.jpg
《费城故事》
导演:乔纳森.德梅
主演:汤姆.汉克斯、丹泽尔.华盛顿
本片一如它的主题一样沉重严肃,更难得的是,《费城故事》作为好比莱坞首次直面艾滋病的真诚佳作,并未一味靠煽情和戏剧化的场面取胜,尽管影片加入大量法庭辩论的精彩场面,却回避了许多本应很有噱头细节,比如汤姆汉克斯得知自己患上爱滋的震惊,汉克斯与安东尼奥班德拉斯的同性恋感情刻画等等,这样令影片避免了庸俗化,反而让观众看得凝重心动。
http://bbs.dvdspring.com/UploadFile/2004-11/20041117145649339.jpg
值得一提的是汤姆汉克斯的演出,他将一名患有艾滋病的同性恋的形象从形体到心理都诠释的惟妙惟肖,从开始作为意气风发的称职律师却因社会压力刻意隐瞒自己是“同志”及稍后患上爱滋病的事实,至被公司借故开除后愤而起诉,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这位艾滋病患者饱受摧残的生命轨迹被汉克斯炉火纯青的演技真切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他也因此获得奥斯卡影帝的桂冠。
http://bbs.dvdspring.com/UploadFile/2004-11/2004111715045814.jpg
《基佬四十》
导演:舒琪
主演:林子祥、陈小春
http://bbs.dvdspring.com/UploadFile/2004-11/2004111715351238.jpg
与《费城故事》的严肃风格不同,《基佬四十》是一部格调轻松的喜剧。尽管片中的同性恋主人公一直面对社会压力,为隐藏自己是“基佬”的身份煞费苦心,但经过一系列令他焦头烂额的事情后,他最终得到的亲人原谅,亦敢于正视公开的性取向。尽管文人导演舒琪同样不回避现实社会对同性恋的不认同,却拍得相当理想化,尤其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患艾滋病死前拍下关于自己是同性恋、意图扭转社会认识误区的纪录片等情节的表述,都希望从正面引导观众重新认识同性恋及艾滋病,且不说拍得如何,单是这份心意,已值鼓励。
http://bbs.dvdspring.com/UploadFile/2004-11/2004111715447664.jpg
其实本片用了大量篇幅描述“基佬”林子祥与陈小春的感情生活,拍得相当诙谐有趣,虽然流俗,却并不令观众反感,反而会认同片中“有人爱打棒球,有人爱打高尔夫球,同性恋和异性恋也不过这点不同而已”的观点”。另外,关于本片演得最棒的其实是会吃醋会撒嗲的可爱“基佬”陈小春和深情不渝的“同志”吴镇宇,反而林子祥演得缩头缩尾的“衣柜基佬”受角色限制和不够讨巧,给人感觉一般。
http://bbs.dvdspring.com/UploadFile/2004-11/200411171551884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