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人钢、郭梅:关于《茶香》以及其他
(2009-10-09 21:42:59)
标签:
茶香国祥分支作家郭梅中国杂谈 |
分类: 应嘴胡对 |
一路平行
除了向上和向下,很少存在中间型,因此泱泱大国有那么一两个中间型就显得非常引人注目。丁国祥就是这样一个引人注目的作家。他是一个不安分的作家,作品风格多变,试图穷尽自己身边所有的生活,并挖进去,这是他的雄心,也是他的胆量。但是无论他怎么变,他总是一个一路平行的作家,既不愿向上,也不愿向下。他的姿态是与生活平行,不巧舌如簧地谄媚地赞美,不一心忧愁地做怨妇,他要写出他丁国祥的本质。
他早期小说以散文化的书写为试验田,这块试验田中多种一些乡土题材的种子。他在《青年文学》发表的两个小说都有这种倾向。其中小说《茶香》尤其突出。散而不散,以一根沧桑和忧虑贯穿小说始终,成为小说的叙述推动力,也成为承载整个小说重量的主要部分,这个小说的写实功底很好,读后令人有如品香茗之感。散文化的书写有一个危险,就是有堆积材料之嫌,但是国祥线索清晰,丝毫不紧,娓娓道来,如叙家常,巧妙地避开了这个危险。
除了散文化这一路之外,他还写有一些跌宕起伏,十分好看的人性小说。这一类小说以《和解》为代表作。我认为这是他写得最好的一批小说中最好的一个。小说在精心调制的故事中把人性的粗野、人上升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类小说是中国传统小说中正宗一路,是对小说客观反映社会现实这一命题的蔑视。他深知小说的社会性与小说的美学无关。因此写起来更显自由和放纵,没有了试验的痕迹,使得这类小说自然而更深入人心。
他还有一些哲理感悟小说。哲理感悟小说在明朝冯梦龙主编的小说集中并不少见。但是真正称得上大家的还是法国的伏尔泰一路。他的小说《身份》扑朔迷离,有一种诗意的美感。因与他的哲学体系不一样,我至今未完全猜透这个小说中哲学的来龙去脉。但是仍不失为一个好的哲理小说。有人说这个小说有点像卡尔维诺,但是我觉得不像,谁也不像像他自己,如果硬要靠,似乎可以和昆德拉归属一类。但是即使归属在一起,也需另立门牌。这是国祥小说的高明之处。让人自叹不如。
总之,国祥这种一路平行的姿态让他的小说更能与现实生活接上气,更能本真地表现人的本质和生活的本质。我衷心地希望他能坚持这种姿态,把这种独特的小说书写发扬光大,使之成为一个文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指示灯。
《晶报》2009年6月20日等十几家报刊:这当儿,我建议诸君看看丁国祥的《茶香》(《青年文学(下半月)》)——财夫和国燕是一对茶农夫妻,从前苦得很,现在虽然日子好过多了,可就是不肯听儿女的劝,一心想着买茶机炒茶叶。国燕说,穷怕了,有福也不敢享。财夫说,不是我放不下茶叶,我也想歇过,可是,看着满山的茶叶,心里堵呀。想想以前,你想想,多拔一根草也高兴,如果有一块茶地,两个女儿初中总会让她们读完的。明知自己是病身子的国燕舍不得保养自己,最后得了结肠癌,在财夫的痛哭声中,她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株茶树……作者的笔调很朴素,平凡甚至琐碎的叙事中显露出他对题材和人物的熟悉以及举重若轻的描述能力。于是,惠兰的组诗《爱情》(《钟山》)适时出现:
郭梅评论:http://http://jb.sznews.com/html/2009-06/20/content_6682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