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者的反思和反思者的行动
(OPEN国际行为艺术展十周年开幕词)
俞心樵
各位艺术家、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那是在我与世隔绝的岁月里,有三个年轻的艺术家(如今早已不年轻了),创立了这个如今举世闻名的OPEN国际行为艺术节。他们是:陈进先生、舒阳先生、朱冥先生。
由于种种我们所无法确知的迷雾般的历史原因,大约从2003年开始,这个在中国历时最久、规模最大、质量也几乎最高的行为艺术节由陈进先生独自一人担当至今。九个年头过去了,其中的曲折、困顿、艰险及抗争绝对超乎任何外人的想象。但无论如何,西西弗斯的石头仍在我们泪眼迷濛的视线中一遍又一遍顽强地滚动着。
今年将持续两月的OPEN国际行为艺术展十周年纪念活动,是世界行为艺术史上规模空前的盛会。能够有此盛会,我们有必要首先看清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在一个将价格视为价值的时代里,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操守、历史洞见、以及在特殊语境中的隐忍的智慧和拓展可能性空间的巨大努力。他将反思者的行动和行动者的反思结合于一身。他令所有轻浮的嘴力劳动者自惭形秽。借此机会,我不仅仅以个人的名义,同时邀请到场的所有中外艺术家,让我们深深地从灵魂深处,向为行为艺术的创作、传播和立体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当代中国艺术家陈进先生表示我们规模空前的感谢和敬意!
同时我们也希望陈进先生永远不要忘记那些支持和帮助过OPEN国际行为艺术节的人!
当我们的艺术以“节日”的面貌出现,或许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更深刻地认识我们自身的孤独,而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我们有必要重建一种更高质量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错位与脱序,是世界一切问题的根源;当我们的艺术以“节日”的面貌出现,乃是对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历史责任和现实责任——就根本而言——是真正的艺术责任的强调。同时也是对人文领域中的低效乃至于无效的个人英雄主义者的某种预警性质的忠告。
尽管艺术具有超越一切学科的特权和气质,但无论是从理论的批判角度,还是从批判的理论角度,抑或从其他种种立场与角度,我们都不妨在研究艺术时(当然也包括行为艺术,甚至尤其是行为艺术),以人类学、发生学、历史学、社会学、诗学、哲学、伦理学、神学、政治学、政治哲学乃至经济学等相关学科为前提或互为前提加以整体性地研究,以使我们的艺术批评或艺术理论能够彰显出思想家的品质和风范,以使我们的艺术史有助于精神性民主的生成而不是一部有奶便是娘的粗鄙的效果史。
表面上,艺术从来不能抵挡任何明枪暗箭,但从根本上,艺术比任何帝国都更加强大。因为艺术从来就是最具竞争力的文明。艺术滋养并且指导着人类现实的一切法则。如果国家的存在仍属必要,在一切现世法面前,我们怎能忘记来自艺术的思考?艺术,只有艺术,才具有更高的立法性质。因此,艺术同时也是一种纪律,它由万古弥新的真善美所规范,其目的是为了恢复和保障神圣的秩序。如果有那个国家敌视艺术,那么它毫无疑义就是邪恶与庸俗的代理者。
或许又有人要问我们,究竟什么是行为艺术?我们真的有必要给行为艺术下个定义吗?我们只知道,创造的源泉存在于神秘的不确定状态中。或许经由否定行为艺术不是什么,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行为艺术究竟是什么。是的,让我们一个一个地否定下去,直到最后再也无法否定的那个——我们姑且称之为“自由”的东西——这就是我们所热爱的行为艺术。而真正的热爱是从来不求回报的。
当前,某种去诗意化的世界性阴谋正在窒息着艺术的生机,尤其在中国,批评界长期以来对最具实验性、最具革命性和最具彻底性的行为艺术的可耻的迟钝、或故意的阴冷的沉默、以及家奴般的口诛笔伐,比来自艺术外部的重重围剿更具灾难性后果。那些对现实中种种残酷的暴力视而不见的人,却乐意于对某些行为艺术家的表演性或虚拟性暴力(旨在引发人们对现实暴力的反思与批判)加以大肆攻击。这样的闹剧仍在不时地上演。如此险恶的环境,要求我们的行为艺术家必须在如何提高自治精神、主动的突围意识和别开生面的创造能力等诸方面下足功夫。艺术可以有区域性特征、民族特征、国家特征等种种特征,但艺术的核心概念永远是人与人类。艺术乃是一门有关自由和尊严的科学。在上述二者如此稀缺的严重时刻,真正的艺术,尤其是真正的行为艺术,除了伟大别无选择!但愿在场的所有中外艺术家不至于和这一论调背道而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