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文书(85)
(2024-05-16 11:40:28)
标签:
历史文化 |
分类: 活着 |
至于这种事故里究竟有多少“政治”成分,其实倒也未必。比如林ZS这件事,能说是出于政治原因吗?恐怕不能。但是按照当时的部队管理逻辑:战士凡因家事或私事想不开、寻短见,归根结底还是由于思想政治工作不及时、不到位所致。因此作为连队的两位主官(首先是指导员),因未能及时发现问题、抓住所谓的“活思想”开展工作,适时地施加政治思想方面的引导和教育,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范,才最终酿成这起事故,故难辞其咎。当然我作为勤杂班长在这件事情上也有责任。只是因为我不是干部、责任相对较轻,故免于追责。
除这起事故外,1976年春我们支队后勤部的修理营还曾发生过一起“政治事故”。那次事故比我们连的这起事故性质要严重得多,还直接造成了八名群众的死亡,在军内外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修理营是我们支队后勤部的直属营。该营主要负责承担全支队大型机械设备维修任务。由于工作技术性强,对文化程度要求高,所以该营战士的文化素质普遍较高。
该营营部文书(营部文书不叫文书、叫书记)入伍前是个孤儿,父母早亡,家里也没其他人。过去在村里一直是生产队干部们照顾他,供他吃、穿和上学。生产队一直供他念完高中,后来又把他送到了部队。
这小子比较聪明、要强。到部队后也有自己的打算,想在部队干出点儿名堂。所以他也比较努力,各项工作表现积极。因其文化程度较高,后被抽调到营部当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