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文书(8)
(2024-02-28 13:32:21)
标签:
历史文化 |
分类: 活着 |
我们连队两个名额的招生院校也很快出来了:一个是西安交通大学;另一个名字已记不大清了,印象中那名字好长,好像叫什么江西冶金矿山机械工程学院。
两个名额的遴选,采取自愿报名、支部推荐的方式。最后上报大队(团)部审批。
由于是试点后全国各大学第一次招生,所以那次推荐上大学的条件放得很宽。首先谁都可以报名,也没学历限制。其次是决定权基本在连里,上级批准顶多是个形式。实际只要连里定了就基本算定了。
我当然也报了名,而且我们勤杂班报名的只我一个。
当我把勤杂班的报名情况拿给指导员的时候,指导员看那么大一张纸上就只有一个名字时笑了,问我:想上大学?
我说:想!踌躇了一下我又问他:我有希望吗?
指导员跟我打起了哈哈:希望嘛当然有!可以说每个报名的人都有希望。不过你也知道,名额有限,全连就只有两个。不过怎么说呢?我个人还是同意你去上大学的。但是还要听听支委们的意见。最后根据多数同志意见作出决定……
说老实话从连部出来我还是有点儿小激动的。指导员这么说还是给了我很大的希望。尽管我也知道指导员说话有时候比较虚、不是很实在。但我当时还是心存侥幸:我想万一呢、万一这次他真的同意我去呢?而如果他要提议的话、估计别的支委也不好反对吧……
没两天支部推荐上大学的名单就公布了:两个名额都是我们同年入伍的战友,一个是辛强,另一个是八班的一个叫刘什么来着?名字因过了多年已经记不起来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