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3内线电工(7)

(2023-12-19 12:00:54)
标签:

历史

文化

分类: 活着

师傅对待我们也一样,只把我们看作徒弟。下来那会儿对各师傅来说所有徒弟是公共的。可没过多久这帮徒弟就开始分化了:由于某师傅平时爱带某个人,慢慢自然地、逐渐地、或者潜移默化地就与之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帮带关系。

这样一来可给鞠班长找了不少麻烦:于是在分配任务时他也不得不考虑或者不得不照顾到这层隐形的师徒关系。一旦给某师傅分派的人员不合适、师傅就可能给班长甩脸子、弄得他很难受。于是久而久之这种隐形的师傅关系就逐渐被固定化、明朗化了。所以你说,这实际上不就是工厂里那种师徒关系吗?

当然啦,严格说来也不是所有战士都有固定师傅带:有的人还可能直到退役都没捞到这个待遇呢。比如我们班那个大学问家刘景晏就没有固定师傅。为啥呢?他不是全班脑子最灵、文化程度最高的人吗,为啥不招师傅们待见呢?因为他的功夫全在嘴皮子上了:能说不能干。再一个我发现,好像班里哪位师傅都不怎么喜欢他、都不爱带他。

这些没有“固定”师傅的战士于是便成了班里的“散兵游勇”。由于很少有师傅领他们干活儿,这样一来连里分派的“公差”一般都会找上他们。所谓“公差”就是连队或者团里分派的一些个杂活儿,比如拉个粮食啦、运个水泥什么的;或者参与驻地周围的群众工作等等。

 “散兵游勇”们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接触业务技术的机会。比如遇到一些需要大量人力承担的维修任务时,那他们也会被派上用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