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6包产到户(8)
(2023-04-24 09:48:19)
标签:
历史文化 |
分类: 活着 |
大家七嘴八舌争得很厉害。可青年农民法生却搁一边儿没语言。
我知道法生平时心里最有数,便捅他一下、让他说。
法生瞧我一眼问:是不是不得限制、啥子都可以讲?我说那当然,咋想咋说呗!
法生说:阿么哈不简单,把田土统统分哦就是喽!
一句话把大伙儿说愣了!说咋个哈可以分田?法生说:席刚刚不是讲不得限制么?众人一听顿时嚷了起来:早说噻!既然可以分田、哈消问么?当然分田最好嘞喽——最简单效果也最好噻!
大伙儿纷纷怪我事先没说清楚,所以压根没敢往那方面想:分田哈得了、不是搞资本主义么?这个事情哪个敢想噻?!
这件事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类似于搞包产到户、联产承包、甚至分田单干之类的改革,本身并不新鲜、也没多少技术含量。许多在农业合作化以前就这么干的,也是多年来广大农民一直盼望着能改回去的。所以这事儿说到底不算啥改革创新,而主要是一个立场问题和敢不敢的问题:是不是真正把农民放在心上、敢不敢按照广大农民的想法和意愿办事,勇于改革一切不合理的生产关系、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的问题……
我们知道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没有标准,因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有的时候标准又不能多,因为标准一多就难免令人手足无措、无所适从,也就等于没有标准。
作为根本性的标准更不能多。类似于“既要……又要……”的句式看似全面、貌似中庸,其则害人。
“实事求是”就属于这个性质的问题;而实践则是检验一切真理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