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4.6包产到户(4)

(2023-04-20 12:29:00)
标签:

历史

文化

分类: 活着

《二铺调查》事件充分说明,在农村搞包产到户和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不是什么新鲜发明,而只是表达了公社化以后广大农民群众热切盼望回归传统农业生产关系的心声。只要你是搁农村呆过的,曾与农民群众有过相当长时间的亲密接触或者共同生活经历,就能很清楚、很容易地理解与认识到这一点……

当年在贵州瓮安插队那会儿,我们几个知青实际搁队里还没出过几次工呢,就已经强烈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了。啥问题呢?就是集体生产很难搞好!

当年农村社员对集体生产不热心、出工不出力是个十分普遍的现象。比如在队里薅包谷的时候就常常能见到这种情景:社员们下地刚薅上不多一会儿,也不知道谁先起的头儿就陆陆续续地都停了下来。只见那排成一长溜儿的男女社员们、一个个拄着锄头站在地里“歇气”。人们一边歇着、一边东家长西家短地扯着闲篇儿……赶歇的时候长了、队长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朝众人吼了一声:“架式喽”(开始干活儿喽)!大伙儿这才一个个懒洋洋地举起了手里的锄头、又不紧不慢地薅了起来;可薅了没多一会儿就又有人停下来歇息、于是人们又一个个地跟着停下了手……

总之当年农村集体生产基本都这德行:到处是一派懒洋洋的景象。社员搁地里干活一个个就跟犯了大烟瘾似的、提不起精神。而且这种情绪好像带有传染性:只要有一个人先停下来、马上就会有人跟着歇手、聊天儿……而且见天儿地这样、周而复始。直到队长喊收工为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