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1分家(2)
(2023-02-05 12:45:15)
标签:
历史文化 |
分类: 活着 |
因此,当年知青分家的情况非常普遍。虽未作过统计,但据我估计各知青点儿后来分家的恐怕占多数;始终没分家、一直维持下乡之初那种群居状况的,怕也只占少数。
至于分家原因说来就复杂了。具体原因可以说五花八门:比如有的因为性格不合;有的则因生活习惯不同;也有的是出于经济方面考虑;还有的则由于成员之间某种感情因素的介入等等……
因为性格或者生活习惯不同而分家的情况,多发生于低年龄的老三届同学之中。
有共同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性格或生活习惯不同,的确是长期共同生活的一大障碍。虽然表面看来这些均属生活小节,可架不住一起呆时候长了,那小节也可能变得令人无法容忍;而且越是低龄越是涵养差、忍耐力有限,自然也更容易分手。
举个小例子:那会儿我们家霍刚和方梓涧就常因菜的咸淡问题而屡生龃龉。比如方梓涧炒的菜霍刚吃一口就随口说了句:咸。方梓涧一听不乐意了,说既然炒的是菜就不是当饭吃的,没点儿咸味的能叫菜吗?方梓涧炒的菜霍刚有时候吃了又觉得淡、说盐放少了。方梓涧听了马上又会说:这是炒菜、又不是咸菜,搞啷格咸做啥子?要吃咸菜的话可以上坛子头舀点糟海椒拌饭就好,又何必呛这样鸡蛋里挑骨头、没事找事……
你看:就为这么点儿鸡毛蒜皮小事儿两个人却吵起来就没完没了、闹得不欢而散;有时甚至争个脸红脖子粗、矛盾难以弥和。唯一幸运的,只是两人尚未因此而闹到非分家不可的地步,如此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