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4乡事拾撷9.4.1分家(1)

(2023-02-04 11:57:10)
标签:

历史

文化

分类: 活着

这里所谓的分家是指知青分家。即原来同属一个知青家庭的几个同学之间,在下乡后的共同生活中,因各种原因渐生龃龉嫌隙,旷日后矛盾升级,最后不得不分道扬镳、各自分手。

在当年的下乡知青中,分家可以说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绝大多数的知青家庭,在下乡经历一段时间的共同生活后,最后几乎都分了家:同一知青点的若干同学之间开始重新组合、分成几个新的知青家庭。

导致知青分家的原因比较复杂,可以说各种情况都有,很难一句概括、一言蔽之。不过总的说来还是由于当初组建知青家庭时考虑不周,同学彼此都是临时凑合,互相间缺乏深入了解。虽然表面上看仿佛几个人意味相投、彼此合得来;可是由于缺乏共同生活的经历,各人之间许多固有的、复杂的、深层的个性矛盾被掩盖,直到下乡后在长期和密切的共同生活中才被暴露与激化,此时才发现原来彼此并不合群、无法容忍和继续生活,最后唯有分手这一条路。

如果换个角度讲,这些矛盾也是当年知青下乡政策和组织安排工作造成的。管理者出于便于管理与安排的角度考虑,要求所有知青必须于下乡前的一周内组建知青家庭;然后再以“家”为单位将知青分派到对应的生产队、建立知青点。下乡后的一切知青工作亦均对“点”实施。由此可见,所有知青家庭的组建从一开始就带有强制性;况且在时间安排上又过于紧凑。试想,在这种情况下又怎能确保每个知青家庭的组建都是融洽与合理的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