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公孙贺为何害怕当丞相
(2012-07-01 12:17:01)
标签:
李恒昌故事历史汉代公孙贺丞相文化 |
汉代公孙贺为何害怕当丞相
李恒昌
封建社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是非常令人羡慕的公务员岗位,人人趋之若鹜。因为,一旦得到这个职位,能给自己带来巨大好处。但是,在汉武帝时代,有个叫公孙贺的人,武帝任命他当丞相,他却吓得要命,不敢上任,实在让人有所不解。
公孙贺少年时代即入戎马生涯,他屡立战功,深得武帝赏识。武帝太初二年(前103年),当朝丞相石庆病死,武帝左挑右选,决定任命公孙贺替代石庆当丞相。常理来说,这是一个绝顶好事,然而,听了这个消息,公孙贺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这一切,只因为武帝用人,和其他皇帝不一样。
武帝用人随意性很强,往往出自个人想象,他的用人之道是,有功则赏,无功则罚,而且功过不能相抵。因此,石庆之前三任丞相,尽管呕心沥血,兢兢业业,仍以莫须有之罪被处死。石庆虽然处处小心,事事谨慎,也多次受到武帝谴责。公孙贺接到皇帝的任命,不喜则忧,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那天,当武帝宣布公孙贺任丞相的命令后,论说公孙贺应该当即谢恩,并表态发言,坚决支持、拥护和服从组织的安排,一定把工作干好。但是,他却长跪不起,痛哭流涕地恳求武帝:“你饶了我吧,我才能低下,实在不敢当丞相这个职务,怕影响国家大事,您还是另选高明吧。”
武帝虽然被他的话感动得貌似流泪,但既已下令,不容商量,让他“重新研究”,比登天还难!他命令手下人将公孙贺扶起来就任。但公孙贺执意推辞,就是不肯起来。武帝一气之下,拂袖而去,意思是说:怕死是吗?如果不赶紧上任,死得更痛快!公孙贺万般无奈地当了丞相。
公孙贺上任后,他对随行的手下说:“这下完了,武帝太贤明了,我任丞相一定会有不称职地方,一旦出现纰漏,不能让他满意,必遭杀身横祸,到时候你们可要好自为之。”
事情果然不出公孙贺所料,公元前91年,公孙贺的儿子敬声因为涉嫌贪污,被投入大牢。公孙贺为了能替儿子赎罪,自愿请求前去捕捉江洋大盗朱世安。等逮住朱世安之后,没想到他在狱中大骂武帝,并且揭露敬声与武帝的女儿石阳公主私通。这可了得,武帝一怒之下,把公孙贺一家全部投入监狱,很快诛杀全族。公孙贺虽有远见之明,依然没有逃脱当丞相既被杀头的命运。
对于武帝的用人,一个叫汲黯的人曾提出过批评。他说:陛下辛辛苦苦得到人才,还没有尽其所用,就被杀掉。天下人才有限,杀之无限。以无限对有限,恐怕以后就很难找到人才了。应该说,他的劝勉很哲学,也很有道理。但武帝有自己的理论:人才是源源不断的,有才的人不发挥才能,和无才没有区别,杀掉他们并不可惜。有此指导思想,杀人自然易如刀切菜了!估计那个以萧规曹随名扬千古的曹参在武帝手下当官,也早被其腰斩。
据说,在前苏联时代,苏共中央的官员,最怕进政治局。何故?只因和公孙贺怕当丞相一个道理。因为,那个时代,全国最危险的地方,不是前线,而是政治局。苏联生产的高级手枪,专门射击政治局委员的脑壳。很多政治局委员,出门上班之前,总忘不了和妻儿深情告别。因为,谁也不知道早上去上班,晚上会不会能回来。
有汉武帝和前苏联那样的独裁领导,即便是最高级的职务,谁还向往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