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云仲国画艺术欣赏
(2012-05-25 06:15:22)
标签:
李恒昌美术国画绘画欣赏艺术程云仲山水画作品文化 |
程云仲个人简历
1969年7月生 , 江苏金坛人。1992年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本科毕业,2003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高级研修班,2005年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班。2005年9月就读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展览并获奖,另有作品发表于《中国画》、《世纪画坛》和《人民政协报》、《美术报》等报刊。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型展览并获奖。
2005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程云仲画集》。
现为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班主任,江苏省金坛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人们把鹤称之为“仙鹤”,其名始于何时已不可考,但在秦时,鹤已有仙气。古人儒学之外大都信奉老庄哲学,讲究清静无为,崇尚自然,浑圆融通,从容雅致。他们从鹤悠然自适、闲逸淡雅、美妙圣洁的神态中受到心灵的感应,得到精神的净化,取得内在生命的流畅。明朝万历年间进士王象晋《鹤》说:鹤“阳鸟而游于阴。”用阴阳说来论鹤,又用鹤来论证阴阳说,联系相当紧密。
画 家程云仲先生,于人于画,均可称得“如若清风,潇洒出尘”,曾被人尊为“云中灵鹤”,观古人之论而见其人,当非谬誉。
程云仲先生出生于江南小镇金坛,在这里,曾出现过储光羲、戴叔伦、贺双卿等诗词大家和王澍、段玉裁、王肯堂这样的大儒,也孕育出汤定元、华罗庚这样的现代科学家,自古钟灵毓秀。云仲先生自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不能不说对他的艺术生涯大有裨益。
云仲先生出自科班,曾就学于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后又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高级研究生班进修,走的是一条正统的美术修研道路,打下了扎实的功底。云仲先生还曾坐乎杏坛之上,行传道授业解惑之德业,教学相长,对他后来艺事的精进,做了很好的铺垫。
唐代书画家李嗣真画论曾讲到:“地处平原,阙江南之胜;迹参戎马,乏簪裙之仪。”艺术创作主体的身份与所处环境对其作品必将产生巨大影响,是一条基本的规律,所以便有了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的威仪和李思训《江帆楼阁图》的精细;有了吴道子“日绘嘉陵江三百里山水”的洒脱和王维“水墨渲淡,一变勾斫之法”的清远:有了五代黄荃之富贵、徐熙之野逸;有了清初四王之“正统”、四僧之“孤高”。
云仲生于江南,又在南北二京游历多年,多于名家处锤炼,吸收两河文化之底蕴,融汇南北画风之精髓,正是由于兼收并蓄,所以在他的画中,即有轩冕气派之质,又有清远澹荡之情。观云仲先生的画,无论是肃杀秋风中的残荷、还是和熙春光中的百卉;无论是源出八大朱耷的寒鸦、还是化自崇川范扬的罗汉;无论是北派的山水、还是南国的青绿,都流溢出激荡的豪情和万千的气象。这不仅是他扎实功底的体现,也是他多年积累的收获。
作为一位精研传统艺术的画家,云仲先生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很深的研究,有深厚的国学根底,每每作画,提款落笔信手拈来,不假思索。在评画论画之时,更是引经据典,随性而发且不作妄语,令人叹服。
云仲先生作画,从不拘泥形的制约,而是通过画面的笔墨情趣――用笔的轻重缓急,墨色的干湿浓淡,来表现他由物象引起的内心感受,但他更强调与物象世界保持一种直接的联系,抽象而不离物象,富含有中国哲学的厚重的背景。尤其是他特别强调笔墨的抽象趣味和感觉,将大块的泼墨写意和精到的线描勾勒有机地紧密结合,在给观者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又给人“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恬和心态。
云仲先生画路极广,花鸟山水人物、工笔写意泼墨无不涉猎,而且不管是何形式还是何种内容,他均能表现得气韵生动、神形兼备。作为一名广博的画家,他沿偱了一条“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轨迹,他广泛精研前人各种画派,反复扬弃,犹如凤凰涅槃,浴火再生,直到形成自身的风格和画路。
云仲每次作画,都是一次心灵的锤炼,不管是在作画前还是在作画的过程中,他都是心无旁骛,以笔墨将自己对世界万物的感受凝聚于笔端,将自己的心灵感受融化到画作之中,所以,欣赏云仲先生的画作,不由得人不引起心中的共鸣。
云仲先生的画不俗,犹如鹤舞清风,潇洒出尘,这是最值得庆幸的一面。黄山谷说:天下之病,唯俗不可医。如果画到俗里,谁都难救。他能驾驭笔墨为己所用,把自己的想法透过笔墨表达出来,他的笔墨精神虽未跳出前人窠臼,但其已蹒跚走路。以他的年龄,如是发展,不信将来没有成就。
路数清楚,头脑明白,这是任何艺术家都需要的。年近不惑的程云仲恰恰准备好各种成就资粮,只待假以时日,便可高飞。此吾同侪之所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