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不拔:理论与行动的悖论
(2011-03-19 21:12:35)
标签:
李恒昌新编历史成语故事新概念一毛不拔杨朱墨翟禽滑厘文化 |
一毛不拔:理论与行动的悖论
——新概念成语044
李恒昌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杨朱的著名哲学家,是一位个人主义的提倡者。他主张“珍惜生命”、“重在自身”、“尊重个体”,也就是说要重视个人生命的权利,反对别人对自己的侵犯,也反对和抵制侵犯别人。当时,社会上还有一位著名哲学家,名字叫墨翟。墨翟主张“兼爱”,是个集体主义者,或者是天下大同主义者,他的理论自称体系,而且与杨朱的哲学几乎是针锋相对。
杨朱和墨翟的理论都有支持者和反对者。因此,在生活中和辩论中时常擦出一些碰撞的火花。一次,墨翟的弟子禽滑厘在大街上碰到了墨翟,于是当着众人的面问他:“假如从你身上拔一根汗毛,使天下的人得到好处,你干不干?干不干?干不干?”
杨朱说:“你说的这个问题根本不存在。我拔不拔汗毛与天下人根本没关系。天下人的问题,不可能靠一根汗毛来解决。知道不!知道不!知道不!”禽滑厘说:“假使拔汗毛对天下有好处,你干不干?干不干?干不干?”杨朱说:“既然这个问题不存在,何必提这样的问题呢?你这不是没事找事么?知道不!知道不!知道不!”
禽滑厘说:“我只问一句,假设!”杨朱说:“那么我请问你,在此之前,你为天下人又拔了几根汗毛呢?你的汗毛究竟使天下人得到什么好处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你自己都一毛不拔,为什么拿如此古怪,如此玄虚,如此虚假的问题考问别人呢?”禽滑厘听了,无言以对,只说了一句“狡辩”,便匆匆离开。
后来,某地发生强烈地震,灾民死伤无数,亟待救助,国家号召人们为灾区捐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时候,杨朱一反常态,把自己的家产全部捐出,自己带领老婆孩子靠乞讨度日。而禽滑厘一分钱也没捐,继续过自己的富足生活。只是和几个同学一起,到街上发动被人募捐。
有人问杨朱,你为何捐了那么多钱,这是否和你平时的主张相悖?杨朱说,不相悖,为了自己,是为了更好地为了别人,所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再说了,理论是理论,做人是做人。理论说得再好,没有任何行动,根本没有意义。
有人再问禽滑厘,你们始终主张兼爱,可为何到了关键时刻,却一毛不拔?禽滑厘说,我们所说的兼爱,只是一种理论。理论更多地不是为了指导自己,而是指导别人。譬如此时,你来问我捐了多少款,可是,你自己做得又如何呢?那人听了,转身走开。
从那之后,世人只相信人的行动,而不再相信理论!
2011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