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上不回家的人

(2011-01-23 14:58:32)
标签:

李恒昌

精彩

历史

故事

孔子

周游列国

不回家

情感

爱上不回家的人

 

——200个精彩历史故事告诉你之095

 

李恒昌

 

 

孔子是鲁昭公8年,即公元前533年,与亓官氏举行结婚庆典,完成人生大事的。那一年,孔子19岁,亓官氏18岁。孔子虽然祖籍是宋国,但从出生到长大,一直在鲁国居住,而且拿的是鲁国护照,属于鲁国公民;而亓官氏则不然,她出生在宋国,居住在宋国,父亲是宋国著名的大夫,属于大家闺秀,持的是宋国护照,是宋国公民。从这个角度讲,他们的联姻,可以定义为“跨国婚姻”。

 

婚后,他们夫妻恩爱,相敬如宾,生活美满。孔子对这位来自异国他乡的“美娇娘”疼爱有加。不到一年,他们就收获了爱的结晶——一个又大又胖的宝贝儿子。儿子的出生,惊动了国君大哥,他亲自上门祝贺,还送来一条活蹦乱跳的鲤鱼。孔子和爱妻喜上眉梢,当即给儿子取名孔鲤。

 

随后的生活,他们过得相对平稳和谐。孔子先后在朝中某些官职,曾干过仓库主管、会计、放牧人员等诸多工作。由于孔子对礼节很有研究,业余时间,帮着人操办红白喜事,也能挣些外快,生活十分殷实。亓官氏照料家务,相夫教子,堪称其乐也融融。

 

后来,孔子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开办了全国第一所学校,一个人既当校长,又当民办老师。早上,太阳刚刚升起,他就带领一干弟子在高大的银杏树下抑扬顿挫地上自习课;白天,他给弟子讲课,既讲语文,又讲数学,还讲射箭和驾车,之乎者也矣言哉。

 

每当到了吃饭时刻,亓官氏就会让孔鲤去银杏树下,喊爸爸回家吃饭。孔子讲课格外投入,格外认真,有时喊个三遍五遍,始终不肯下课,直到亓官氏亲自赶来,高声呼喊:饭都凉了,快下课吧,孔子才不得不开始给弟子们布置作业。

 

后来,也许是孔子厌倦了在鲁国平淡乏味的生活,55岁的时候,他产生了一个很大胆的想法:离开鲁国,到其他国家去。亓官氏对孔子的这一想法感到非常不解。但是,她知道,丈夫是一个不肯妥协的人。既然他已决定,除了支持,没有其他选择。

 

孔子带领弟子离开鲁国那天,妻子一直跟在后面为他送行,送了一程又一程,直到天近黄昏,到了卫国的边界,她才停下脚步,目送丈夫离开。那一刻,泪水打湿了亓官氏的衣襟,而孔子走得是那样决绝,甚至没有回头看她一眼。

 

丈夫走后,亓官氏天天盼他回来。每天,她都会站在大路旁,向远方瞭望,希望能看到丈夫的身影。每当看到远方有人前来,她总是走上前去,询问人家可曾知道自己的丈夫在他乡的消息。当听说丈夫在他国得到了重用,她的心就宽慰起来。当听说丈夫在他国遭到驱赶,又会迫切希望丈夫能及早回来。

 

有时,鲁国有人要到其他国家去,亓官氏总是想法找到人家,请人家帮着给孔子捎些东西,还特意让人家转达,让丈夫快快回来。很多时候,亓官氏夜里会被梦惊醒。梦里,她经常高喊:“快回家吃饭,饭都凉了。”就这样,亓官氏朝思暮想,天天盼丈夫回来,从春夏到秋冬,从青丝到白发,直到自己倒在病床上,自己的老公始终没有回来。

 

鲁哀公10年,即公元前485年,亓官氏离开人间。死前,回想自己的一生,她问自己,自己的老公,究竟是个什么人呢?想来想去,总也想不明白。不过,有一点她敢肯定,老公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但又是一个不记得回家吃饭人!她至死不明白,自己为何会无怨无悔地爱着这样一个不回家的人。

 

20111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