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果真如花树?
(2011-01-14 07:31:20)
标签:
李恒昌人生精彩历史故事范缜无神论萧子良文化 |
人生果真如花树?
——200个精彩历史故事告诉你之061
李恒昌
南北朝时代,佛教开始盛行。在南齐朝廷里为官的人,从皇帝到大臣,几乎清一色信奉佛教,而宰相萧子良更是佛教的超级粉丝,发挥着示范带头作用。
萧子良在都城郊外的鸡笼山上专门建一座别墅,在那里招待文人名士。有时候,也请来一些和尚,举办佛教讲习班,传经送“宝”。他亲自给讲师提壶倒水,提供服务。这些佛家教义,大力宣扬因果报应,说人死了以后,灵魂不会死,信教的人能升天,一致信徒越来越多。
当时,有一个叫范缜的年轻人,是个唯物论者,他不信天,不信地,更不信神。不仅不信,他还公开站出来,发表文章,揭露佛教是一种迷信,号召大家千万别信那一套。他的基本理论是,世界上是无神的,人死之后会变灰烬,根本就没有因果报应这一说,这是科学;相信迷信,不仅是不明智的,而且是愚蠢的,最终吃亏上当的是自己。
宰相萧子良看到范缜敢跟他公开叫板,唱对台戏,一时十分恼火,便利用手中的权力把范缜找到家来,试图灭灭他的气焰。等范缜来了之后,萧子良胸有成竹地问范缜说:“你不相信因果报应,那么,你说说,为什么有的人生下来富贵,有的人生下来就贫贱呢?”这是萧子良考虑了很久的一个问题,他想这个问题一定会把范缜难住,让他哑口无言。
“人生好比是一棵花树”,范缜这句话说得非常具有想象力,也非常有诗意。可是,它是否真的很准确呢?用来比作人的出身,用来说明世界的唯物,很好,很准确。但是,将花落比作人生,尽管很美,很具诗意,依然显得消极、悲观和无助。因为,谁都知道,人的一生,除了与出生在什么家庭这一起点有关之外,关键还在后天的努力。
如果把人生比作花落,人自身的努力应该改变花朵运行的轨迹。日本有这样一首古诗:
青青芳草,迎风起舞
弱小的果子,最先落地
诗中说,同是一棵树上的果实,那些最不坚强、最柔弱、最不努力果实的,最先被风吹落在地下。由此可以看出,即便人是树上的花朵,即便起舞的风将决定人的命运,作为生命主体的人,也要尽自己的努力,把握好自己的命运,而不是任其随风飘荡,或随波逐流!
2011年1月14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