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这样一位刺客

(2011-01-07 06:43:32)
标签:

李恒昌

精彩

历史

故事

人生

意林

豫让

行刺

赵襄子

文化

有这样一位刺客

 

——200个精彩历史故事告诉你之026

 

李恒昌

 

 

燕赵自古多慷慨悲壮之士。那些令人敬慕的悲壮之士,大概是从春秋战国时代的豫让开始登台的吧。

豫让,姬姓,毕氏。春秋末期晋国人。他是一个刺客,但不是一个职业杀手。他只想杀死一个人,毕其功多次终没成功,最终自己杀死了自己。

 

一个有恩必报的人。

豫让最初只是一个家臣,但是一个渴望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人。一开始在范氏家服务,随后到了中行氏家里,一直默默无闻,从没人发现的他的能力和抱负。直到他做了智伯的家臣以后,智伯发现了他的才干,终于受到重用。智伯对他很尊重,两人关系很好,使他生活得非常有尊严。然而,正在这时候,战争爆发,智伯向赵襄子进攻,赵襄子联合韩、魏将主人智伯灭掉。获胜后,赵襄子把智伯的头盖骨涂上油漆,改成了喝酒用的容器。逃到山里的豫让认为赵襄子大逆不道,侮辱了主人的人格。他在山上立下誓言,一定要为对自己有恩的为智伯报仇,杀掉赵襄子。

 

一个矢志不移的人。

豫让开始了他的刺杀行动,他干得义无反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他改名换姓,伪装成蹲过监狱的人,怀揣尖刀,直接进入最危险的地方——赵襄子的家里,帮助他整修厕所,伺机行刺。可是,还没有来得及实施,便被赵襄子发现。被审问时,他回答得非常男人:“我要为智伯报仇!”

这句充满情谊的话,感动了赵襄子:“真是一个义士啊。智伯死后没有继承人,而他的家臣却要替他报仇,这样的人天下难找啊。”于是便把他放走。

第一次行刺失败,并没有中止豫让的努力。很快,他又策划了第二次行动方案。这一次,他先采取了化装术,把黑漆涂在身上,使皮肤烂得像癞疮,吞下炭火使自己的声音变成嘶哑,乔装打扮得不可辨认,沿街讨饭。就连他的妻子也不认识他了。一切准备好之后,他事先摸清了赵襄子的行动时间和路线,提前埋伏在桥下,准备半路截杀。然而,这一次,又失败了。这一次,赵襄子为他的不懈坚持所感动,再次放了他。

 

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赵襄子连续两次放过自己,即便再固执的人,也会良心有所发现,中止刺杀行动。豫让被赵襄子的大度感动了。但是,自己曾经发过报仇的誓言,不能放弃。怎么办呢?这时候,他想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第三次,他请求赵襄子把外衣脱掉,让自己象征性行刺几下,以此报答主人的恩情。

豫让这一超乎寻常的提议,没想到得到了赵襄子的认可,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赵襄子也是一个真正的男人。因为,谁又敢保证豫让不会借机真的把自己刺死呢?但是他却相信了他,把自己的身子和生命赤裸裸地暴露在他的刀下。

豫让就是豫让,他始终言而有信。他按照自己的诺言,做了几个象征性的动作,然后拔剑自刎,鲜血流了一地。

 

豫让的失败说明什么?行刺是个技术活,光靠意志和精神显然不行。当一个人确定奋斗目标之后,只要真心努力了,奋斗了,就足够了。英雄不问目标最终是否达到。

 

豫让死了,留下一代悲风。他以自己的生命,告诉世人什么才是真正的“士为知己者死”。豫让死后,两千年没再出现过这样的侠义之人,当今之时代更绝无可能。

 

201117

 

姜太公钓寂寞 拒绝当官的勇气 无神论者的结局 美女妲己的好奇心 两个心室的不同选择

文成公主的真实想法 “偏情”也能误国 天皇地皇和人皇的脑袋 选接班人的学问

不懂有福共享的后果 永远也开不起的玩笑 文化何在 黄泉路上的相见 晏婴也曾搞“强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文化何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