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孔子06:孔子当年如何“躲猫猫”
(2009-12-17 06:55:33)
标签:
李恒昌戏说孔子躲猫猫礼仪文化休闲生活娱乐 |
戏说孔子06:孔子当年如何躲猫猫
李恒昌
“躲猫猫”是个现代词语,但是它又是一个历史久远的民间游戏。据考证,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曾经玩过这种游戏,而且玩得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据史书记载,孔子除了玩周游列国这一大游戏外,还有三次与人捉迷藏的游戏。游戏的对象分别为两男一女。
先说第一次,记录来自《论语》: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
意思是说: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想见他,于是想方设法躲开他。阳货计上心来,赠送给孔子一只乳猪。按照当时的规矩,大夫给士赠礼,士未能在家里接受礼品,则要登门回拜致谢。孔子没办法,不回访意味着失礼,专挑了个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前去拜访。谁知太不凑巧,半路上却与阳货碰了个正着。
想想孔子真有意思,这躲猫猫费尽心机,最终却没有躲成。多少有些聪明反被聪明戏的意思。谁又敢说,阳货不是早已看透孔子的心思,故意在路上截他呢?可以想见,突然碰到阳货时孔子的尴尬和掩饰,那时候也许他只能徒叹天意如此。这件事情说明,有些棘手问题,虽然你很讨厌它,但是该正视的一定要正视,回避和躲避并能不解决任何问题。
再说第二次,同样出自《论语》,躲猫猫的对象依然是男的: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这个孺悲,也真是可悲,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孔子如此看不起。人家大老远的,屁颠屁颠地来求见,没想到热脸碰了个冷屁股,给自己玩起了一个“明知道藏在哪里,又不能捉到”的游戏。不愿见就不愿见吧,有病就有病吧,你说谎,人家心里明白。可是,偏偏又高声唱歌,故意让人家知道身体很好,这是怀疑人家的智商呢,还是故意恶心人呢?
或许孔子从心里非常讨厌儒悲,或许儒悲的为人的确不咋滴。但是,即便他十恶不赦罪该万死死有余辜死了活该死了没人埋,作为有高度修养的夫子,也不应该挑战人家的尊严极限。依我看,儒悲还是个不错的人,假如是我,听到孔子在家里唱歌故意恶心自己,说不定会高喊一声:孔子,你烧包啥,不过是个狗屎而已!看孔子还有什么话说!
第三次,记录来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珮玉声璆然。”
这一次与前两次不同,游戏的对象不同,最终结果也不同。南子想见孔子,孔子同样不愿见他,但是,他不敢再玩“躲藏”游戏,更不敢恶心人家,只能硬着头皮来“老鼠见猫”。孔子当初不愿见人家,主要是嫌人家“作风不好”,也许是怕一旦见面,人家会爱上自己,缠上自己,赖上自己。但是,人家南子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大大方方地与之见面,并没有表示出亲密暧昧的意思。只是隔着帘子,作了个揖而已,把怀有其他思想准备的孔子闪了个大趔趄。
透过这件事,可以得出三个基本结论:一是你永远猜不到神秘女人在想什么,当你猜到的时候,事实会告诉你猜错了;二是即便你猜不透她,也不要以君子之心度美人之腹。三是永远不要和女人斗心机,斗过她,不算本事;斗不过她,丢人!
2009年12月17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