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杀害顾城和妻子的真凶名字叫孤独(文史新观点02)

(2009-06-23 20:12:23)
标签:

李恒昌

文史

笔记

新观点

顾城

诗人

死亡

真凶

孤独

绝望

文化

杀害顾城和妻子的真凶名字叫孤独(文史新观点02)

 

李恒昌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是诗人顾城全部诗作的诗眼,也是他努力追寻光明却最终失败的人生写照。

 

顾城是个具有孩子气的诗人,也是一个杀人而后自杀的恶魔。

 

谁曾料想,那个冬季,在新西兰,在奥克兰海岛,诗人顾城在阵痛中分娩出他的代表作:一个血淋淋的怪胎,一束恶之花。

 

当顾城被自己的利斧炒得最热的时候,我躲避顾城,不读顾城,不谈顾城,不想顾城。

 

今天,当顾城渐行渐远,已经走出人们的视线,我却突然想起了他,那束一心向善的恶之花。

 

在这个异常沉默的夏日,我独坐山巅,抱着顾城灵魂的尸骨哭泣。

 

自己与顾城素未相识,但亦非故作痛苦。虽没有屈平的高洁,但却要对天发问:顾城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哀,还是人类抑或个人的不幸?究竟是谁,杀死了这个一代天才?

 

毕竟,顾城原本是个善良的孩子,是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是诗坛上飘着异香的花朵,是从黑色世界观出发得出积极人生结论的上进青年。

 

诗人是孤独的,然而光芒是四射的。光焰般的诗句,写照着顾城对真善美的渴盼和追求。在物欲横流,“忠于真理,真理欺骗你;忠于爱情,爱情抛弃你”的岁月里,我们拥有一个可爱的顾城,但是顾城并不能让我们的爱保持始终。

 

诗人的初衷,往往决定他的一生。然而,对善的追求,并不能使人幸免于恶。顾城带着忧郁、孤愤、病态的心理追求理解和解脱,但最终失败和堕落。

 

是哪一片云,痴迷了顾城那双明亮的眼睛?是那一株艳丽的花,诱惑了年轻聪明的顾城?

 

探究罪恶之源,因素种种。答案因人而异。有一点可以确认,能够诱杀顾城的,自然具有非同寻常的功力。

 

透过朦胧诗意,穿过情爱表象,就会发现:毁灭顾城的杀手是人性中最本质的情绪之一,也就是马尔克斯在其恢宏博大的作品中所揭示的怪物——绝望和孤独!

 

顾城是孤独的,孤独伴随了顾城一生。雷米、英儿与顾城相亲相爱,但是她们始终走不进顾城的内心,破译不了顾城心中的密码。孤独成就了顾城,使他成为一名优秀诗人。孤独也葬送了顾城,使他成为一个杀人恶魔。

 

细读顾城,就会发现,孤独像一条藏身于诗人心腑的毒蛇,不知不觉中啃啮顾城的心灵。顾城是个探索者,他以诗来释解心灵之苦和生之绝望,但是他没有成功。

 

也毕竟,顾城不同于法国大师波德莱尔。波德莱尔是生活在邪恶中孤独地热爱善良;而顾城则是生活在邪恶与善良交织的旋涡中渴望善良却孤独地实践着邪恶。不在孤独中成长成为精神的大树,就在孤独中长成一株恶之花。恶之花的作者成就了参天大树,顾城则实践了恶之花。

 

曾经有一种观点:孤独是伟大人物的一种伟大品格。曾经有人有言:大凡伟大的作家的作品中都有一种旷世的孤独,否则成不了气候和大家。可见,孤独是怎样一种得道和堕落的悖论?

 

端坐山巅,反思顾城,一位大师的声音从山谷传来“正如不朽改变人自身一样,诗人靠一柄出鞘的利剑唤醒”。顾城去了,不知他血淋淋的利斧能够唤醒多少在孤独中沉沦,进而绝望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