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国巨石阵巨石究竟从何而来?

(2009-06-21 12:55:58)
标签:

李恒昌

李顶

英国

巨石阵

探古

来源

旅游

英国巨石阵巨石究竟从何而来?

 

来英国之前,就知道在英国,有两个古老、神秘、风景相当优美又令人非常神往的地方。这就是“尼斯湖”(Loch Ness)和“巨石阵”(Stonehenge),前者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后者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都是世界级的景区。它们各据英国的南北,尼斯湖在英国北部地区,以其神秘的“湖怪”闻名天下;另一个神秘的地方就是位于英国西南部的巨石阵,这是在方圆数百平方公里范围几乎是一马平川的绿色田野上耸立了由每块数以十吨计的巨型石块所建成石柱阵,这里及附近既不是石质地面,亦见不到任何石质群山,石从何来?既然不是大自然的天然生成的风景名胜,那莫非出自天外来客的鬼斧神工?这个巨石阵不但一般人知道的不多,连各种报章杂志等传媒介绍的资料亦非常稀少,往往是寥寥数言,很多英国的本土人士亦不知其来源,可以讲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大大增加了其神秘感。我受其神秘感的诱惑神往已久,但一直因其太远而未能成行,最近我到雷丁大学参加学术会议,终于满足了我三年来的愿望,登上了从雷丁去巨石阵的汽车。
  

 初夏的英国是最美的,由于几乎不存在什么工业污染,只要是不下雨,就是碧空万里,蔚蓝色的天空,点缀起朵朵白云就已经是一张张十分美丽的图画。我们的汽车出了雷丁市区后,沿途两边都是一片翠绿,数百年树龄的大树到处巍然屹立,形成大片大片的森林或绿荫,在平坦的原野上长满全年不枯的绿茵茵的青草或其他灌木和绿色草本植物,到处是各种不知名的色彩斑斓的野花;由于实行了对野生动物严格的保护,不时见到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如野鹿、野兔、松鼠在田野和树上奔跑嬉戏,构织着一幅美丽的大自然画卷。

 

巨石阵的英文名称Stonehenge这个的前一半Stone意为“石头”,后一半henge在现代英语词典中已查不到了,据考证它来自古代英语,意思是“高高悬挂着”,想来它在古代有一个形象的名字“高悬在天上的石头”。它位于英国西南部的威尔特郡(Wiltshire),距其最近的城市是索尔菲伯里(Salisbury)。汽车驰骋在索尔兹伯里平原上,道路两旁成片的草场,很多白身黑脸的英国肥羊在那悠闲地吃草,草浪一波一波地很是壮观。汽车驶下公路干道,迎面突然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个在平原上突兀矗立着的由巨石组成的宏伟阵列——巨石阵到了!

 

听朋友说,以前来时是没有任何铁丝网围栏的,更不用购什么门票,游人可以直接进入巨石阵中参观,站在巨石旁抚摸巨石及与其合照。后来由于有不自觉的游客不爱惜文物,将阵中石块带走留念,但更重要的是政府当局已经意识到这个史前奇迹的宝贵而需严格地加以保护了,现在巨石阵四周已经用粗直径的铁丝网围起一大片原野,建起了正式的正门入口,并建起了介绍巨石阵的展览室、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购好门票进入展览室,内有资料、图片、模型具体介绍巨石阵的总体概况,使游客对巨石阵有了初步的认识。工作人员为每位进入参观的游客每人发放一部介绍巨石阵的微型录音播放机,有多个语种供选择,按游客要求的语种发给,自行操作,但唯独缺中文语种是一件憾事。

 

穿过通道,就可进入巨石阵现场参观了。这是一个只有轻微起伏,十分开阔的、绿草如茵的大草坪,在草坪中心耸立着由很多巨型石块围成的、但已残缺不全的圆形石柱阵。外圆周直径为30米左右,在这个圆形石柱阵的外围又再用绳子绕上一圈,沿着绳子的外围铺设了一条宽约2米左右的平坦路面供游客参观时行走。这条参观路径离巨石阵最近的距离约为1米多,最远处则有几十米不等,游客不得跨越绳子进入圈内参观,也就是说游客无法接触抚摸巨石阵中的任何一块巨石,为了满足游客的好奇心,管理者特意在现场的进口处立起一块只有腰高的小石块供游客抚摸及拍照。毫无疑问这对保护古文物是十分有利的和可以理解的。
  

 我沿着参观通道穿行在石柱之间,一边听着耳机中的介绍,一边欣赏着这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人类遗产。巨石阵由30块巍然耸立、外形不太规则、平面稍粗糙的长方柱形石及覆盖在其上面的过棵石块组成一个不间断的圆周形石柱阵的外圈,柱形石与过棵石之间是有凹凸半球形榫口相互接合,过棵石与过棵石之间有阶级形榫口接合而形成一个联成一体的外圆周,由于年代久远,受风吹、日晒雨淋、四季气温的变化的自然因素,更加之长期来人为破坏的因素,使石柱阵的外圆周已受到严重的破坏而只残存一小部分了。柱形石块原来共有30块,每块重约25吨,在其上覆盖之过棵石原来也有30块,每块重约25吨。在外圆周之内有5组马蹄形的三石牌坊,每组都有一对耸立的柱形石,重量不下45吨,在其顶上放置一块很大的过棵石与之连接固定,连接方法是用凹凸球形榫口(柱形石为凸球形,过棵石为凹球形)。柱形石与过棵的材料是用沙岩(Sarsen)加工而成,其开采和加工制作是在巨石阵以北30公里的马兰博郡(Marlborough Down)。在巨石阵外圆周内还有很多较小的石块因其蓝色而被称之为蓝石,是采自385公里外的威尔士西南方的Preseli山。最值一提的是有一块已被加工好的,用马蹄蓝石为材料制作的,足有5米之长,被称为“祭坛石”的石头,但该石现在已被垂直地埋藏在地表下面而不被我们肉眼所看见。本来在外圆周圈内还有一个较小的由60块小型的蓝石紧密围成的、完整相连的蓝石圆周,是这个圆周把五组马蹄形三石牌坊围在中央,但可惜的是这个蓝石圆周受的破坏更大,只剩下两块了。至于古人们为何要跑到远在385公里之外的威尔士费时费力地去采运石块,而不同时在距30公里的马兰博郡采石加工这就难明其究了。

 

如果人们仅是作为看自然风景而来巨石阵,看到的只是一堆巨大的石块聚集在宽广的原野上,可能个别人会认为无美感可言,甚至觉得有些单调。但当你身处期中仔细品味和思考一下,从巨石阵在数千年前的构思、设计与采石、加工、运输、安装施工中贯穿的科学道理使我们想起了很多很多。选用的石块要到远至几十乃至近400公里外的地方开采、加工、运回来。那么第一步就要修筑出一条供运输的道路,即使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把如此数量多、重量大的巨型石块运回,亦是颇费工作量,更何况在数千年前的古代。人们在没有任何运输工具的情况下只能用圆木材垫在巨石下面一步步地靠人力推其移动来运送,工作量之大,耗时之长就可以想象。巨石运回来后要将其立起,固定在地表,再在其上放上过棵石,在没有任何起重设备的古代,古人们只能用圆木材一层层地把巨石垫高,再用大圆木材为杠杆,然后很多人共同用力撬起、调整方能完成,其难度之大又可以想象。可以说从开采、起重、运输、安装的过程每移动一厘米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时间,以及选用大量的圆形木材(这是当时唯一最先进的工具了,更不要说筑路砍树运数的工作量了),建造这个巨石阵需用多少人、多少代人一代代传下去的不懈努力,所以难怪耗时数以千年计方能建成。当我们漫步在如鬼斧神工的巨石阵前,想象一下古人们一代传一代地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想到这里古人们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我们就不能不肃然起敬了。
  

 巨石阵不但是英国最重要的史前历史遗迹,据资料介绍,它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石阵能与之媲美,这不能不引起人们对它好奇和敬畏之情。最令人震惊并且无法解释的是,根据科学家实地考证,巨石阵最早是建于新石器时代后期,约公元前2800年,那时先是建成了巨石阵的雏形——圆沟、土岗、巨大的踵石和“奥布里坑群”。公元前2000年是巨石阵建筑的第二个阶段、整个巨石阵基本形成。巨石阵的第三个阶段建于公元前1500年。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巨石阵的建筑规模和工程难度对于早期的人类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更令人惊奇的是,它的建成比埃及最古老的金字塔还要早700年!
   

然而,究竟是谁建造了这群神秘的建筑,现在仍然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早期居民凯尔特人建造的坟墓,有人认为是古罗马人为天神西拉建造的圣殿,有人认为是丹麦人建造的用于举行典礼的地方,有人认为是远古时代的天文观测仪器,有人认为是外星人起降飞船用的航向标,有人认为是原始人的狩猎工具,还有人则认为是古代文明的电脑,更有学者干脆认为,巨石是一种文化,一种古人对巨石的敬仰和尊重。古人敬仰巨石般的威猛,向往巨石般的牢固与结实,是古人理想的完美垒砌。
  

 生产技术低下的古代人,费尽辛苦垒起这么一座石头城究竟想干什么?关于巨石阵之谜的争论,引起了一位颇有点“考古癖”的天文学家霍金斯的注意。结果霍金斯很快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巨石阵的中间一圈是石柱,外围还有许多大小石头,其中好些石头互相连结而成的直线,分别在夏天、冬天或别的节气时,指向太阳和月球升起或降落的方向。此外,太阳光或月光穿过由石柱构成的一扇扇“石门”或“石窗”时,也都标志着历法上的某个时刻。霍金斯解开了谜底:巨石阵原来是古人用来确定节气的天文历。公元前50年左右,在古希腊历史学家蒂奥多洛斯写的一本世界史中,提到了英格兰岛上“有一座雄伟壮观的太阳神庙”,说“月亮神每隔19年光临这个岛国一次”。湮没在故纸堆里面的记载,引起了霍金斯的注意。明眼人一看便知,这里所说的太阳神庙就是指巨石阵无疑了。霍金斯想,巨石阵中也许有更重要的奥秘吧?“月亮神每隔19年光临一次”,莫非是指在当地能观测到月食周期?于是霍金斯等人制定了计算方案,接着电子计算机开动起来了。计算出来的数据表明:巨石阵不但能以模拟的方法确定季节的更递,而且可以用来计算月食和日食的日期。例如,它所计算的月食周期,竟然真的同19年相吻合!

 

离开巨石阵时,我回望着它那面对数千年自然风雨和人为劫难中的泰然自若和参差不齐,其斑斑驳驳的风化痕迹都足以证明我们对它的理解太肤浅了,我们毕竟都是在围栏外远观它,它所具有的内在的威严足以让我们每一个人不能亵玩──哪怕是一点念头而已!数以万计的日日夜夜,人们以它来见证日出日落,以它来象征对自然的信仰与膜拜,又是以它的石头的本性坚定子孙的盲动的心,岁岁年年人已不同了,而它还是它!是啊,还有什么比以永恒的毅力维护和追求使命与理想更值得人们尊敬呢?

(此文系为在英国读书的朋友李顶同学友情刊发,敬请大家关注)

 

 英国巨石阵巨石究竟从何而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