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进>丢”到2:0主义,鲁能战术打法已经成型

(2008-09-21 19:25:53)
标签:

评赛观赛

李恒昌

足球

中超

鲁能

战术打法

成型

图拔

体育

从“进>丢”到20主义,鲁能战术打法已经成型

 

李恒昌

 

从“进>丢”到2:0主义,鲁能战术打法已经成型

 

 

衡量一个球队战术打法是否成型,笔者看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基本标准:其一是,无论是什么样的队员,都坚持既定打法,离开谁都行。其二是,无论是什么样的对手,都坚持既定打法,打谁都行。按照以上两条标准衡量,目前鲁能的战术打法可以说已经相对固定,而且基本成型。

 

从队员构成来看,以前由于过于依赖个别核心球员,围绕球队的某个人制定战术打法,鲁能曾经尝到过很多甜头,也吃过不少苦头。特别是当郑智离开,大羽状态不再,韩鹏和王永珀相继受伤期间,鲁能的某些关键位置成为真空地带,致使鲁能饱受过于依赖某个关键球员之痛。

 

现在,这一问题已经宣告不复存在。今年奥运会之前,在数名主力队员不在的情况下,依靠替补队员坚持既定打法和出色发挥,鲁能豪取五连胜。联赛重新开赛以来,在周海滨、韩鹏、刘金东等人相继缺阵的情况下,鲁能再次夺取三连胜。这说明,目前的鲁能,不再过于依赖某些主力队员,整个球队没有大腕,也没有大牌,离开谁都能打出自己的东西,离开谁都照样赢球。

 

看一看鲁能目前的人员结构,不能不让人羡慕。中后卫位置上,无论是舒畅,还是西切罗,如果不能上场,吴昊随时可以顶上。左后卫上,苑维玮不在,刘钊发挥一点也不比他差,右后卫矫哲如果不能出战,刘金东随时可以右移。中前场位置上,更是人才济济。除了现在的首发队员,替补席上还坐着崔鹏、卢西亚诺、李威、王晓龙等好手。前锋线上,有韩鹏、米利安、大羽和吕征四名干将。鲁能再也不为某个队员不能上场而忧心犯愁,这是战术打法成型的首要标志。

 

从和不同对手交手情况来看,鲁能目前的战术打法,并不因对手的改变而改变。主场对同省兄弟青岛中能,坚持既定打法;客场挑战气势汹汹的领头羊陕西中新,依然坚持既定打法;主场迎战曾给自己带来耻辱的北京国安,还是坚持这种打法。这是成型的第二个标志。以我为主,以不变应万变,不因对手的改变而改变。值得高兴的是,不论遇到什么对手,鲁能都打得有模有样,防守干脆利索,进攻讲究配合,高度重视攻守平衡。

 

如果给鲁能目前的战术思想定义,个人认为应该是“20主义”。分析图拔执教鲁能以来的战术思想,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

 

第一阶段,是“J>D主义”,即进球大于丢球,指导思想是崇尚进攻,希望比赛精彩漂亮。这应该是2004年——2007年的图拔和鲁能。当时,鲁能曾赢得无数酣畅淋漓的进球,也深为轻易丢球而烦恼。特别是郑智离开之后,由于球队不具备永远比对手多进一个球的能力,使得图拔和后防线饱受球迷指责。

 

第二阶段,是“10主义”,即只要赢一个球就好,指导思想是求稳务实,不在意比赛是否精彩,只注重比赛结果。这是今年早些时候的图拔和鲁能。最突出的表现在奥运会前夕,当多名主力队员不在阵中的时候,图拔变得格外务实,一旦球队取得领先,立即改变打法,力求保住胜果。这期间,比赛打得虽不漂亮,但很实惠,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唯一的遗憾是有些矫枉过正。

 

第三阶段,是“20主义”,既要赢球,又要相对漂亮,指导思想是防守坚决,进攻有力。这是最近一个时期图拔战术调整的结果,连续三场比赛下来,效果非常不错。防守上一球未丢,进攻上也不是小富即安,而是追求再多进一个。即便是早早确立两个球的领先优势,也不像06赛季那样,追求酣畅淋漓的大胜。这是什么?这就是成型,这就是成熟!

 

与北京队的比赛结束后,图拔对队员的表现非常满意,而俱乐部领导却对队员下半场的表现有所不满。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不同的认识呢?盖因俱乐部和队员对图拔的战术思想认识不同所致。在这一点上,队员对图拔的思想理解更深刻,执行得也更坚决,这应该是志在建设百年俱乐部的鲁能的福分!因为,图拔已经把自己的战术思想慢慢地渗透到球员的血液里!

 

2008921

 

伟大的“野合”抑或偷情

一夜激情:“奔女”红拂与“雷人”李靖

千古一笑:什么是真爱,什么是喜欢

三万棵松树:写在天地间爱的箴言

江山美人:多少真爱可以重来

红杏出墙:生既相爱,死亦何恨

那一夜,英雄和美人究竟发生了什么

美好的爱情是什么声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