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爱在中国行李恒昌国足鲁能国脚尴尬韩鹏大羽周海滨体育 |
分类: 永不独行 |
从“变傻了”到“被打了”,如何解除鲁能国脚的尴尬
李恒昌
送出去的是羊,收回来的是毛。
——题记
曾几何时,“中超豪门”山东鲁能队员几乎支撑各级国家队的“半边天”,然而,几年时间不到,这一切发生了巨大改变。尽管目前鲁能依然是各级国家队的“输出大户”,但在球队的主力阵容中,来自鲁能的队员已经接近凤毛麟角。其他球队队员参加国家队是“痛并快乐着”,而鲁能队员却是“痛并尴尬着”。
董罡执政山东鲁能的时候,曾经多次指出,我们的队员,在俱乐部的时候,本来很好的,到了国家队回来以后,好像变傻了一样,图拔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把他们调整过来。图拔对这种现象也多有微词,他说,国字号的训练水平我们也不敢恭维,我们有个本来很有潜力的队员,结果被他们给练“傻了”。
今年三月份,国家队集训期间,鲁能连续得到坏消息:第一次入选国足的吴昊受伤,球队头号射手韩鹏受伤,中场绝对主力周海滨累得鼻子出血,一致有了“送出去是羊,收回来是毛”的说法。
现在,这一情况有了新的改变。在国家队里,鲁能队员的主要问题不是“变傻了”,或受伤了,而是被“雪藏了”。国足主场迎战卡塔尔之战,韩鹏、周海滨两位在足坛非常有实力的球员,被排除在首发阵容,周海滨连替补名单也没进,而且赛后还传来周海滨被打的消息,虽然后来周海滨出面证明被打是假消息,但根据无风不起浪的“原理”,这一假消息本身已经说明,鲁能队员在国足处境不是那么“美好”。
从当年的大羽被毁,到如今的韩鹏、周海滨日益被边缘化,是鲁能队员实力不行,还是另有其他原因,非常值得探讨。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状况,有多方面的原因。
从战术层面看,国足要求鲁能队员“削足适履”的做法,影响了鲁能队员的发挥。无论是大羽,还是韩鹏,他们在联赛中可以说是呼风唤雨,风光无限,可是一到国家队就基本上歇菜,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国家队和鲁能队战术打法不同。鲁能队打的是攻势足球,而且整个球队进攻围绕他们来打,因此,他们获得的机会比较多,自然有助于他们自身优势和特点的发挥。国家队则不然,国家队一般采取防守反击战术,而且不依他们为重点来设计战术,不要求其他队员适应他们,而是要求他们适应球队。正是这种“削足适履”的做法,导致了大羽和韩鹏在国家队风光不再。
从队员使用来看,国足类似对待“农民工”的做法,导致鲁能队员长期处于身心疲惫状态。韩鹏、周海滨的确是实力派球员,最初的时候,也非常被阿朱、阿福、阿杜所赏识,但是再有实力的球员,使用上也要有个度,不能像某些包工头对“农民工”一样,把人当机器,只管使用,不论死活。周海滨就长期陷入这种状态,他曾经是国青、国奥、国足、俱乐部“四栖”队员,训练接着训练,比赛接着比赛,走马灯一样,累得腰都直不起来,球迷看着都为他担心,哪里还有什么好的状态可言。国足对待韩鹏也是如此,韩鹏受伤后,身体根本还没得到较好恢复,国足就十万火急地征召他入队,结果是什么呢?只能是欲速则不达。
从队员性格层面看,鲁能队员的“愚忠”性格,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在国家队的发挥。一是鲁能队员不善于变化,适应能力不强,导致他们不能主动改变自己,以适应国家队的战术打法。二是鲁能队员性格耿直,不善于“密切联系领导”,也不善于“密切联系部分群众”,导致他们有时候在球场上比较孤立,有时有好的位置,个别队员也不会传球给他们。三是鲁能队员报国心切,一旦发挥不好就会比较着急,从而影响了正常发挥。这方面,大羽和韩鹏表现得比较突出。
面对鲁能国脚在国足的尴尬,怎么办?有鲁能球迷说,建议鲁能队员集体退出国家队,理由是报国无门不如不报。这当然是一时的气话。正确的态度还是要端正思想认识,在主教练和外界因素不可改变的情况下,多从自身找原因,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改变自己,努力适应国家队的战术打法,更好地融入整个球队,在国家队展示更大作为。要知道,作为生命个体,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自己要主动适应社会,而不是要社会适应你!
2008年6月13日

加载中…